幫不幫?要想想!~縱容與幫助的界線


 


陳安儀◎著   野人文化  《窩心!父母最想知道的親子聊天術》


 


淹水的書包


 


前兩天,我到學校去當志工媽媽,碰到讓我十分傻眼的狀況。


 


早自習的時候,有個孩子的水壺蓋子沒有蓋緊,倒的一書包都是,水不但淹沒了書包裡的課本、從圖書館借來的書,也從書包縫隙中漏出,弄得座位旁的走道汪洋一片!有同學發現了,驚呼起來:「XXX,妳的水壺漏水了!」


 


立刻,有三個小孩搬出了拖把、水桶,前來「救災」。我當然也立刻走過去幫忙,把書包裡的書拿出來,把茶水倒掉。我一面教小朋友把拖把扭乾,一面問他們:「這是誰的書包?」本以為就是正在拖地的幾位小朋友中的一位,沒想到,同學們卻遠遠指著正在教室角落裡,悠悠然下著象棋的「苦主」──那位書包漏水、課本全濕的小朋友,瞄了兩眼拖地的同學,又回過頭去繼續津津有味地下棋,好像那是別人的書包,跟他毫無關係一樣!


 


我簡直目瞪口呆!哪有人自己的書包「淹水」了,卻仍自在地下棋,讓其他小孩幫忙收拾善後的呢?於是我立刻請其他小朋友停止動作,走過去對「苦主」說:「麻煩你自己拖地,並請把這裡恢復原狀喔!」他這才慢條斯理踱步過來,一臉不甘願地接過拖把開始拖地。


 


幫助人也要有原則


 


沒想到,其他小朋友竟集體抗議我的「雞婆」:「老師說,我們要幫忙別人,才可以加分、獎勵!」我聽了苦笑:「沒錯,幫助別人是好事。但如果被幫忙的人自己不努力,我們幫助他就不值得!」


 


我心中納悶的是,已經八、九歲了,出了狀況,怎麼可以完全像沒事人一樣?「打翻水」這種狀況無論是在家或外出吃飯時發生,我的孩子一定會立刻飛奔去廚房拿抹布,或者跟餐廳阿姨借抹布,自己把桌子、地上擦乾淨,絕對沒有人敢來告訴媽媽、或是坐在那裡等待別人來幫忙;甚至他們也不敢取用衛生紙,因為我不准他們用衛生紙擦翻倒的水!


 


幫助跟縱容的界線


 


接孩子回家的路上,我跟孩子提起了早上發生的這件事。我一方面向他們解釋什麼是「幫助」,一方面解釋什麼是「縱容」。


 


我問女兒:「今天如果有一個人,雖然他很努力工作,但因為他爸媽生病了要花很多錢、太太過世了、孩子又還很小,那我們捐錢給他,這叫做什麼?」女兒很快的回答:「做善事!」


 


「對,因為他需要幫助。好!那麼今天如果有另外一個人,他好吃懶做,每天打電動、喝酒、賭錢,當他沒有錢來找你借,你還把錢借給他,這叫做什麼?」


 


「……」孩子們的詞彙不夠,回答不出來。


「這叫做『縱容』。」


 


我接著說:「我們幫助一個人,是希望他變得更好,但是縱容一個人,並不會讓他變得更好。就好像如果將來有一天,你們做了不好的事,媽媽如果沒有責怪你,卻還幫助你一起去做壞事,那就是縱容你。這種幫忙,不但不能幫一個人,反而會害了他,甚至害到自己,知道嗎?」兩個孩子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妳的水壺打翻了,妳自己該先趕快把水壺扶正、拿抹布來擦桌子,這是一種『負責』。坐在那邊等別人來幫忙,叫做『依賴』。我們要學習自己負責,不依賴別人,同樣的,也要學習分辨哪些情形值得幫助、哪些不值得。」我花了點時間,希望讓孩子了解,所謂「天助自助者」,幫忙別人並不是無條件的。除了要衡量自己的能力,也要區分什麼狀況應該幫忙,什麼行為不值得我們幫忙。


 


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我們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有些女孩很傻,愛上了一個不負責任的男人,還自以為在幫助對方、改變對方,沒想到自己正在做傻事,一輩子陷入痛苦中,無法自拔。我可不希望我的孩子將來變成這樣!


 


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問題家長


 


在學校擔任志工,令我感觸良多。通常送來上我作文課的孩子,都是爸媽高度關注的孩子,很少看到這類問題;但是在公立學校,卻可以看見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例子:明明是高學歷、經濟環境優越的家長,卻放任孩子終日不寫功課,沉迷在電玩或網路之中;也有小康家境、雙親正常的孩子,縱容孩子每天十二點以後才睡覺,然後隔天上學嚴重遲到、屢勸不聽。


 


更有些嬌寵小孩的家長,以愛的教育為名,把孩子慣得自私、跋扈,讓老師頭痛不已。我就曾經看過幾個上課態度極度不佳的小孩,在家長面前言聽計從、乖巧撒嬌的模樣。如果我不是親眼看過這類孩子在課堂上頂撞老師、侮辱同學,我也不敢相信這是同一個小孩!


 


也有些孩子的家庭成員複雜,雖然經濟不虞匱乏,但老師聯絡之後才發現,家中親戚朋友,沒有一個人願意(或能夠)負起照顧孩子的責任,最後只得讓孩子自生自滅。


 


另外還有一種最令人感到無力的家長,就是孩子明明有問題:嚴重過動、注意力不足、學習障礙、智能困難,或是情緒障礙需要特殊處理……然而無論老師怎麼與之解釋、勸導,父母就是不肯承認孩子需要專業醫療的介入協助。不願意看醫生、不願意孩子就讀「資源班」(以前稱「特教班」)的結果,不但平白耽誤了孩子治療、學習的契機,也讓老師束手無策,打擾其他同學的學習,實在令人扼腕。


 


「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問題家長。」這句話,兒子幼稚園的園長曾經向我感嘆過。身為孩子的家長,有時的確也要放下「自己對孩子最了解」的執著,多聽聽別人的意見,否則,如果因為自己的管教失當,而害了孩子一生,那豈非辜負了上天給父母的天職!


 


網路迴響


 


網友提到自己的孩子跟社區的小朋友玩瘋了,竟然打到一位小朋友哭了,自己罵了兒子也道歉了,但對方還一直責怪他……這種情況該如何做比較好?


安儀:我想這個情形如果是我的話──


 


第一,趕緊將雙方孩子拉開。


第二,考量對方家長的感覺,我「不會」先強調我的孩子「不是故意的」。傷害已經造成,除了道歉,還是道歉,不需要先辯解。如果對方要罵我的小孩,我會教導我的小孩,再度跟對方致歉:「別人因為妳的行為很不開心,我們必須道歉到對方原諒你為止。」等到對方冷靜下來,再討論「是不是故意」的問題,如果對方反應過度,我會盡快道歉離開。


 


第三,將孩子先帶離現場再教訓。回到家,可以告訴孩子,雖然媽媽瞭解你不是故意的,但是因為妳的行為確實造成對方的傷害,所以我們必須道歉,並取得別人諒解。另外,如果「案情」嚴重,我可能會另外給予其他處分。如果不是很嚴重的狀況,只是因為玩的時候沒有輕重,那就必須再度演練一番,教導孩子,什麼樣的情形對方已經不高興、不喜歡,就必須停手。


 


 


我們必須要教導孩子,很多事情不是「我不是故意的」就可以解決一切。而「道歉」本來就是要讓對方原諒你。長大成人不也如此?雙方訴訟罰款,就是提供讓對方原諒妳的方式,當然對方如果態度太過惡劣,我們不一定要全盤接受(比方說對方獅子大開口),但我們必須讓孩子知道,是自己錯在先。(別人有錯在後,可以之後再討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