啐啄妙用


河南寶應院的南院慧顒禪師,是臨濟義玄禪師的門下。有一次,他對大眾開示說:「現在各禪林間,對於啐啄之機的問題,僅具有啐啄同時的體而已,尚未具有啐啄同時的妙用。」(啐啄:喻時機成熟契悟之義)
有一位學僧聽了,走向前問說:「請問什麼是啐啄同時的妙用?」
慧顒禪師解釋說:「啐啄是像擊石出火、閃電出光,間不容髮的時機所作的。如果你要用意識去分別的話,便失去機用了。」
學僧不滿意地抗辯:「對此我尚有疑問。」
慧顒禪師慈悲的問說:「什麼疑問?」
學僧輕慢地大聲說:「已經不是疑問,是你說的更教人糊塗了。」
慧顒禪師聽了,用棒對學僧打了過去。學僧正要開口辯解,慧顒禪師就將他趕出山門。
這個學僧後來在雲門文偃禪師座下參學。某天,將他離開慧顒禪師處的情形,說給雲門文偃禪師的門人聽,門人聽後問說:「慧顒禪師棒打你,此棒折斷了嗎?」
學僧聽了這句問話,豁然有悟,便趕緊回到南院,想向慧顒禪師懺悔,但慧顒禪師已經遷化圓寂,南院寶應寺由風穴延沼禪師擔任住持。
風穴延沼禪師問說:「你當時是怎樣才不服先師的?」
學僧回答:「我當時好像在燈影搖晃中走路一樣,自我懷疑,不肯定自己。」
延沼禪師探問了究竟之後,就說:「你已經會意了,我給你印證。」


諺語有云:「飯未煮熟,不要隨便一開;蛋未孵熟,不要妄自一啄。」啐啄妙用,當下一刻,即是新生命的開始。慧顒的打逐,只是孵化期,文偃門人的一句「棒有折斷嗎?」這才是一啄的妙用!



詩偈論道


宋朝文豪蘇東坡對於禪的修持很有心得,他有幾首詩說得很好,把禪的境界分成三階段:
第一階段,是未參禪之前的境界:「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真正參禪,是另一番境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皆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開悟以後,他又做了一首詩:「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最後這首詩,氣勢尤其磅礴,非常驚人。
有一天,圓智證悟禪師去看此庵景元禪師,兩人夜裡閒談,證悟禪師就舉蘇東坡的詩,說這是不易到達的境界。
此庵景元不以為然,認為這種說法是還沒有看到路徑,哪裡能說到了目的地呢?
證悟禪師說:「『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假如不是已到了那種境界,如何有這個消息?如何能見道?」
景元禪師說,這只是門外漢而已。證悟禪師就要求景元禪師為他點破。
景元禪師說:「且從這裡用心參,或許可以知道本命元辰落在何處。」
證悟聽了以後,茫然一片,整夜深思,無法入睡。不知不覺天亮了,忽聞鐘聲,恍然大悟,去其疑雲。他說:「 東坡 居士太饒舌,聲色關中欲透身,溪若是聲山是色,無山無水好愁人。」
他拿此偈語奔告景元禪師,景元說:「早向你說是門外漢嘛!」


禪不是語言能說,也非用文字能寫,更不是用心去想的;禪,完全是透過「悟」才能體認。證悟禪師一夜深思,那鐘聲終於撞開混沌的心扉,他和蘇東坡的境界就不同了。禪不是知識,是靠自己實證體悟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