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張(熱鍵:c)


覺樹枯榮幾度更,靈山寂寂待重興;此來不用傷遲暮,佛法弘揚本在僧。民國.太虛

太虛大師在抗戰期間,曾一度到印度靈鷲山時,有感而發地寫下這首偈語。
所謂靈山,就是我們常常說的靈山會上,當初佛陀說法時,百萬人天聆聽。現在靈鷲山雖然還在,只是已荒蕪了,所以太虛大師說「覺樹枯榮幾度更,靈山寂寂待重興」,菩提樹茂盛了又枯萎,枯萎了又茂盛,經過好多變化,如今靈鷲山也很寂寞,需要重新發揚,把佛陀百萬人天聽法的盛況,重新振興。
我個人曾經六度到靈鷲山去過,每次到靈鷲山,也像太虛大師一樣不勝感慨!是的,現在的靈鷲山荒涼又蕭條,但是在我們佛教徒心中,仍有它神聖的意義。每次我在靈鷲山禮拜,都想終老於此。我們常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靈鷲山現在是枯萎了,但在我們心目中,仍不失去神聖的分量!


「此來不用傷遲暮」,到了靈鷲山,不必悲傷來得太遲,也不必悲傷年華老去,或有不見如來金色身的慨嘆。「佛法弘揚本在僧」,弘揚佛法本來就是我們僧伽的家務事,若佛法只靠佛陀來宣揚,那我們這些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做些什麼呢?所以「佛法弘揚本在僧」,每一個出家人,今天最重要的就是要發心,要紹隆佛種,要光大如來遺教,要弘法度眾。我們可以做的方式很多,如教育、慈善、文化等等,只要對人間眾生有利益,就應該把佛法傳授出來,「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願我們佛教徒及僧俗大眾都能精進,互相勉勵!



下一張(熱鍵:c)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來時歡喜去時悲,合眼朦朧又是誰?清.順治


這首偈語,出自清朝順治皇帝的〈讚僧詩〉。他說得很對,我們哪一個人知道自己是從哪裡來的?父母未生我之前我是誰?
人的身體由四大五蘊因緣和合而成,一旦離散,就變成另外一個人了。在五趣六道裡流轉,隔個趣道就迷失了自己,胚胎裡知道什麼?等父母生下我以後,我又是誰呢?我們都是生而歡喜死而悲傷的人,但是什麼是真正的悲?什麼是真正的喜?
有一位禪師到施主家托缽,恰巧這家主人生了兒子,恭喜道賀聲盈耳不絕,一片喜氣洋洋。禪師卻在門口放聲大哭,主人很奇怪地問:我家剛剛添了兒孫,大家都替我歡喜高興,禪師為什麼反而哀哭呢?禪師回答說:我不是哭別的,是哭你家又多一個死人。
生從死來,不生就可以不死,有生才有死。杜甫曾做詩,說:「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來的人對於生死長短除感慨係之外,也有人因此打趣說:我年七十不為奇,前十年幼小後十年衰老,中間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間過去了,算來算去只有二十五年,二十五年又受盡多少奔波煩惱!
現代人可以活到一百二十歲,但在無限的宇宙時空裡,一百二十歲也是一剎即過,更何況一般人並非個個有百歲高壽,很多人黑夜裡合眼朦朧時,一口氣上不來,就一命嗚呼了!


生之喜,死之悲,是人之常情,但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不會任寶貴人生倏忽蹉跎,不會任自己醉生夢死。因此,我們對迷悟要警惕,對生死要豁達!




下一張(熱鍵: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