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見煙法師






  芸芸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所以佛陀慈悲為我們開設八萬四千種法門,作為修行的方便。總括來說,

修行無非「放下」而已。

  放下手中的石頭,才有空間持取寶石;清空發臭的死水,才有機會注入甘露;放下既有的經驗,才能以不同的角度體會萬事萬物,豐富我們的人生;放下八萬四千煩惱,那個作主、清淨的心才能充份顯現。




  回首歷史,人類若不放下地球中心論,今日我們的視野會是如何地狹隘?若不放下古典的運動定律,怎麼可能有物理學的蓬勃發展?因此,放下不是消極地揚棄什麼、或是不作為、或是遠離,而是轉換命運的必要方法。這樣說來,「放下」便成為積極開創人生的步驟之一。


  話雖如此,一般人由於受到情感的左右,並沒有辦法立刻會放下的好處,在面臨轉變的當下,襲來的是一陣驚惶與不安。為什麼呢?無非是受到「常」與「斷」的偏見所致。因為在錯誤的認知下,人們認為現在向未來無限延伸,所以不願意放下;如果我們放下了,它和過去便完全切斷,新的視野又無法立即
顯現,會讓人落入無所適從的窘境中。




  其實佛法告訴我們,在現象界中沒有一個完完全全不改變的東西,也沒有無因由而生成的東西。所有現象因我們的心力,相互交織、相互成就,不斷變化而成。例如,我們的身體從出生到年老死亡的過程,便是過去與現在交織、個別與整體共同作用的結果,令我們處在一個不斷變化又不斷交織的領域中。換句

話說,我們時時、處處在放下,就在放下的契機中,新的生命由此而顯。



  上述為放下的認知層面,其實我們也可以從生活上直接去體會放下的好處。例如,放下了正在做的事情,為一個陌生人指路,見到他如釋重負的表情,我們也感到輕鬆愉快。或者暫歇工作,這樣的放下也能感到片刻的放鬆。而六波羅蜜中的布施法門,正是讓你直接體會放下、練習放下的最佳捷徑,不僅可以強

化對放下的認知,也能提升我們的生命層次。



  觀音菩薩就是了知外相的虛幻,才能變化千手千眼以應眾生需要。五代的契此和尚,相傳是彌勒菩薩的化身,有人向他請教佛法大意,他只是放下了布袋,並再次將它提起,以此教示大眾「放下與提起」的

法義。



  其實,放下是佛法的精髓,解脫煩惱的第一步;是為了清淨自在而創造緣起,是積極而樂觀的。隨著我們放下多少,自在程度也會顯現多少。通身放下,大智慧光明藏便能立刻顯現。放下的同時便是出發的開始,誰說通身放下是如槁木死灰一般?




P.S.轉至
中台禪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