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11月16日竹林精舍 一惠法師分享


佛陀證悟了諸法無我虛幻不實,得解脫自在,我們凡夫眾生因為執著有我,

產生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不能平等對待無我,一切假名假相就無實,

有我的成立就有假名假相,從虛幻的假名假相中找回來本來的面目,

何其自性本是清淨,因妄心我們走進了雜染,要如何離開雜染而回到清淨,

需要從信願行了解修行的次第,又要具備那些條件,有哪些過程要經過,

從總總修行過程中的體悟,明白這個我相,帶來了多少妄念,從根本十惡轉為十善,

從十二因緣裏知道業力輪迴,從四諦見修道發菩提心,行六度發慈悲心,

從定裏啟發智慧,有了般若智慧到達彼岸,而這種種的過程都因有我,

所以會有這些假名假相的境界,修得無我並非假名假相消失了,

而是本來這一切就虛幻不實,而無我、有我仍是假名假相,本來俱足無失何來得?

這是讀第四冊大般若般羅密多經小小的感想,從第一冊到現今第四冊所說都不離佛陀所證之妙有本來。

對我們凡夫眾生來說,睜著眼睛看見總總的物境、山河大地,說它虛幻不實真的很難叫人相信,

我們無法看到未來的成住壞空,只見眼前有,認假為真而起執著,舉個例子來說吧,有一個眼瞎的人,

他無法見到認何一景一物,這並不能說他見不到他就不起妄念,若有一明眼人把所見到的告知瞎眼之人,

對他說這兒有許多盛開的茶花好美、這顆松樹直立在寒冬中好雄偉、這邊風景好迷人、

這有一棟房子蓋得真豪華氣派,明眼人說了許多,瞎眼之人只能只能憑自己的想像,

這是不是就是虛幻的想像呢?因他人看不見,借假名假相而得知,所有的境都虛幻不實,

在未開悟之前,這些假名假相帶領我們一步一步的往真相之路,一旦開悟了又何來的假名假相呢?

何其自性本是俱足,我們現在還是凡夫眾生,要從假名假相中去了解真相,

從佛陀所說的三藏十二部經理不斷的薰習,堅定我們的信心,常閱讀佛陀的思維,我們才能與佛相應,

在現實的生活中觀照自己內心的動念,不離佛念。阿彌陀佛。

解釋:四諦

又名四真諦,或四諦法,即苦諦、集諦、滅諦、道諦。苦諦是說明人生多苦的真理,人生有三苦,八苦,無量諸苦,苦是現實宇宙人生的真相;集諦的集是集起的意思,是說明人生的痛苦是怎樣來的真理,人生的痛苦是由於凡夫自身的愚痴無明,和貪欲瞋恚等煩惱的掀動,而去造作種種的不善業,結果才會招集種種的痛苦;滅諦是說明涅槃境界才是多苦的人生最理想最究竟的歸宿的真理,因涅槃是常住、安樂、寂靜的境界;道諦是說明人要修道才能證得涅槃的真理,道有多種,主要是指修習八正道。此四聖諦括盡了世出世間的兩重因果,集是因,苦是果,是迷界的因果;道是因,滅是果,是悟界的因果。

解釋: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生法,種種法門能巧說,煩惱、業、事法,次第展轉相續生,是名十二因緣。是中無明、愛、取三事,名煩惱;行、有二事,名為業;餘七分,名為體事。是十二因緣,初二,過去世攝,後二,未來世攝,中八,現前世攝。是略說三事,煩惱、業、苦,是三事展轉更互為因緣;是煩惱業因緣,業苦因緣,苦苦因緣;苦煩惱因緣,煩惱業因緣,業苦因緣,苦苦因緣,是名展轉更互為因緣。
  1. 過去世一切煩惱,是名無明。
  2. 從無明生業,能作世界果故,名為行。
  3. 從行生垢心,初身因,如犢子識母,自相識故,名為識。
  4. 是識共生,無色四陰,及是所住色,是名名色。
  5. 是名色中,生眼等六情,是名六入。
  6. 情、塵、識合,是名為觸。
  7. 從觸,生受。
  8. 受中心著,是名渴愛。
  9. 渴愛因緣求,是名取。
  10. 從取,後世因緣業,是名有。
  11. 從有,還受後世五眾,是名生。
  12. 從生,五眾熟壞,是名老死。老死生憂、悲、哭泣,種種愁惱,眾苦和合集。若一心觀諸法,實相清淨,則無明盡,無明盡故行盡,乃至眾苦和合集皆盡。

解釋:六度===﹝出六度集經﹞

〔一、檀那〕,梵語檀那,華言布施。施有二種:一者財施,謂以飲食、衣服、田宅、珍寶及一切資身之具,悉能施之。二者法施,謂從諸佛及善知識,聞說世間、出世間善法,以清淨心轉為他說也。 〔二、尸羅〕,梵語尸羅,華言性善。謂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此據義而譯也。正翻止得,謂止惡得善也。又翻為戒,謂戒能防止身口所作之惡也。 〔三、羼提〕,梵語羼提,華言忍辱。忍辱有二種:一者生忍,謂於恭敬供養中,不生憍逸,於嗔罵打害中,不生怨恨也。二者法忍,謂於寒熱風雨飢渴等法,惱害之時,能安能忍,不生嗔恚憂愁也。 〔四、毗梨耶〕,梵語毗梨耶,華言精進。精進有二種:一者身精進,謂若勤修善法,行道禮誦,與夫講說,不自放逸也。二者心精進,謂若勤行善道,心心相續,不自放逸也。 〔五、禪那〕,梵語禪那,華言靜慮。專心歛念,守一不散之謂也。禪有二種:一者世間禪,謂色界、無色界、凡夫所修禪也。二者出世間禪,謂聲聞、緣覺、菩薩所修禪也。 〔六、般若〕,梵語般若,華言智慧。謂照了一切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達一切無礙,為諸眾生種種演說也。


                                                                                                  ~釋一惠11月16日於竹林精舍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