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12月6日竹林精舍 一惠法師分享


佛陀花了許多的時間告訴我們空,不會是字義上的空,而是表達真空妙有之玄妙,

如何在見到空性時,能深層的悟入妙有之實義,空而不空,雖容易就上口而談,

如何演變空而不空,必須能解法相的空,在現況上看見了一切境緣,

是可觸摸到的,如何見解為空,是緣起的因生起,而現上升起了有,

就如同一張椅子,從一塊木頭拼湊起來成為可坐著休息的椅子,法相上它是真實的,

在未拼湊起來時你不能說木頭是椅子,因緣起才成為可坐的椅子,有一天壞了,

丟掉它因緣滅了,說來就是本來就無,在完成時成了有。

讀到滅,明白是空,而心完全無所執著、不住在期間能見到原本的性空,

既是有也是無,中道之行,這是不空而空妙有之說。

在修行的路上你的心不斷的在文字上或規畫好路線去修,

看似對的,其實心有所住,所修無法展遍十方,必會有所限制,

要明白如何不受限制,想來必定心不可有所得、有所求,

而能進入空性,無所為而為在無所得裏漸次而上,知道諸法為方便無一可得,

心不住而修諸法之實相,而非把所有的現相當空或沒有!比方說走在大馬路上,

路上有個大洞,你視而不見把它當空,你鐵定摔得滿身傷,運用空性之真理,

才能見真空妙有。

為何要見到真空妙有,不見妙有而停在空的話,是無法明白一切的虛幻假相,

皆是緣起,為了能落實找回本有,所以才有總總的方便法門之說,

佛陀在各經所說,都離不開所證之真如本性,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讀越多經典你就會發現,佛陀不管如何說,淺說、深說、實說、方便說,

所說不離真如本性,都是用不同文字、言語或各種不同的方法、時間、地點,

就是希望能點醒在睡夢中追求慾妄的我們,找日早回自己原本未曾離開我們的真如本性,

它不在外緣、外境,一切境緣都是迷失了真實而顯現出來的虛幻,

只要見得清境本性,虛幻境緣不滅而滅,修心不修相,心若滅時無一處。阿彌陀佛。


                                                                                     ~釋一惠12月6日於竹林精舍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