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1月31日竹林精舍 一惠法師分享

 

日常的生活中,一般我們都是,比較感性的去處理一切人事物,

感性雖不是什麼壞事,但太感情用事,就會讓事情變得複雜,

所謂感性就是,全憑自己意識裏的感覺,而做事,這樣子處理事情,

容易生出許多的爭議。

對錯沒有一定的標準,都在各人意識中做決定,事情無法圓滿,

還會生出許多的煩惱、痛苦,有些時候,因處事太過於感性,

反而因為無法達到自己的理想,而選擇了放棄,在現今的社會中,

有太多人沒有理性,而活在感性中無法自拔。

修學佛法,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面對人事物,知道要用理性去處理,

雖然我們也會有感性的一面,但會選擇理性的方法,處理人事物的紛紛擾擾,

凡事依理行事,盡心盡力,在過程中不會執著在現象中,知因知果,

一切隨緣放下,心能自在。

感性是屬於在事相上,在事相上每一個人的覺受,就有很大的差異,

很難達到平衡點,往往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當你覺得是滿分100,

而他人卻只覺受50分,當你覺得你對他很好,而他卻恰恰相反,覺得你對他不好,

而好與不好,都是各人自我的感覺,實難分辨。

這就是為什麼,做人難、做人苦,因每一個人,都不願意放下自我,

卻總要求別人,能依順你的意,當不順你的意,你內心就起痛苦、煩惱、

無明的變化,再把所有的一切,誤認是別人給你的,委屈、不平衡,

再度造身口意三業,就這樣相續不斷的,習氣的種子,無明伴隨著業力的輪迴,

見不到理性,而只用自己的意識性處理事,就只是在現象迷失而已,

用理性做事就不一樣了,所謂理,它就有一定的規則,

在處理事情,不會執著在現象中,心離相就比較單純了,

依理行事,自然能遠離是非、煩惱。

現象的一切,雖不是我們能主宰的,若你能見到自心的執著,

不住在現象中,就無現象生,更無滅可說,感性、理性同在一念,

不生不滅,非生非滅,了不可得,識心離我,無所得,

為了方便,本來具足。阿彌陀佛。

 

                                                                               ~釋一惠1月31日於竹林精舍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