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消息
安太歲及點光明燈活動可到農曆2月底以前。 正月十六開始天天可補春運制年煞,請攜帶五種水果+一包餅乾+三碗米+乾淨衣服一件上午10:50準時到。

目前分類:一惠法師小便箋 (38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05年7月24日 一惠法師小便籤(2)

 

你在做任何事,只要有所抱怨,不在事由,而是你從我的角度出發,才會產生不平等,這雖是每一個人都會產生的,也成為了正常的現象,卻也是是非煩惱的順緣,想要改變這樣的現象,要從心改變,站在利他的角度,心就能平靜,抱怨是雜染的心,會讓情緒起伏不定,擾亂自己也讓事件擴大,影響他人,不要讓自己的無心之過,成為業力的形成,障礙了自己清淨心的顯現。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7月24日 一惠法師小便籤

 

現今的社會,每一個人自我意都提高,隨著自我的想法,隨心所欲,世俗的法都無法分清楚對錯,比較自私自利顛倒行事,造成社會的亂象,而抗壓性低,遇到不順意、挫折、障礙,總把一切不如意,推給了大環境,讓自己的心陷入了不滿、痛苦、煩惱,善根因緣福報不足,又無法相信佛陀的教法,轉變自己。福報、善根、因緣,諸佛菩薩無法給你,是要自己去創造的,世間法的對錯,都無法分辨的人,對他來說,佛法所說的真假,就更無法相信了。

儘管如此,學佛修行的人,更重要發起菩提心,引導迷失方向的人,走上正確的道路。佛陀所說的真理,是能貫穿一切法,而無所障礙,因為有世俗法才會有佛法,因為有是非,佛陀才要我們認識真假,真理是永遠不變,假是因緣所生法,空無自性。

因為有業的因,才會有業因顯現的果報,果報是生滅無常的,所以說是假的,在世俗現象中,所有果報的顯現,不能說是假的,執著就成為真的,放下則無。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7月23日 一惠法師小便籤(2)

 

孩子與父母的因緣是有階段性的,小兒時,享受父母的愛,小學時他還依賴父母與你互動,到了國中、高中,他開始有自我的主張與朋友,漸漸與父母隔閡,出了社會,他有他的伴侶,結了婚,有他的事業、家庭,不同的因緣有不同的相處。若

你還執著想主宰他,那樣與孩子的感情,就會帶來挫折,嚴重會反目成仇,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真實不變,但孩子有孩子的因緣,他不是只屬於父母的,該放要放。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7月23日 一惠法師小便籤

 

修行不是只有在佛法裡,而是如何能把佛法的真理,落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歷緣對境的時候,我們的念頭升起的是佛陀的教法,而不是自己的意識。當你遇到順境的時候,能覺知善、慈悲真理,而不怠懈,努力積集資糧,當你遇到逆境的時候,能了解因果的輪迴,業力的不可思議,好好懺悔不起惡心,隨順因緣,盡自本份,業力消除,福自現。

往往我們在聽經聞法修學佛法的當下,都感覺佛陀教法的殊勝,離開了經文,回到現實的生活,就回到了自己的執著妄念,顯現都是自己意識的思惟了,這也就是我們的習氣了、習慣了妄念,而失去了原本的清淨了。所以修行人要不斷的熏習佛陀的教法,用佛法的真理來生活,在每個當下,試著讓自己思惟佛法,轉迷啟悟,斷惡修善為根本,『利他』為心,『解脫』為道,成佛為宗旨,慢慢就能轉染成淨。雖未必今生能成就,只要道路走對了,終有成功的一天,大家一起發心努力成佛吧!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7月22日 一惠法師小便籤(3)

 

我們凡夫眾生,在不同的立場,想法也就不一樣,這也是隨境而轉,也是每一個人的自私。

如你是一位老板,你的想法就會站在老板的立場,今天你是一個員工,你就站在員工的立場而想,同樣是想,不能說誰想的才是對的,只要站在自己的立場想,就難免會有煩惱是非。

佛法教導我們了脫煩惱,就要站在平等的立場,當你是一位老板時,你能處處站在員工的立場而設想,當你是一位員工,你在做事時,能處處站在老板的立場設想,這種平等的想法,非旦遠離是非煩惱,而雙方也都能得到最大的利益。

不是立場的問題,是我們那一念心,是善、慈悲、利他的心,還是惡、自私、只想到自己的利益,所謂的修行,並非修在現象,現象是前世因的果報,都是業力的顯現,心若不起執著,就不起力量,無法障礙我們,所修的是那一念執著,妄心如何降服呢?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7月22日 一惠法師小便籤(2)

 

在團體裡,我們可以結很多的緣,但如何善用這個緣,就必須要有智慧,你把這個緣轉成我們的增上善緣,就是廣結善緣,若你無知把這個緣,演變成是非的緣、自利的緣、主宰的緣,那就會形成業力的輪迴。

今生所遇的緣,皆是前世所緣生,顯的果報。本是剎那生,剎那滅,本無是非,只因自己內心妄念動,執取貪愛又產生因,來世的果,善惡因緣,在你一念之間呀!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7月22日 一惠法師小便籤

 

有些無知的人,總是會認為你們修行人,要慈悲,或著遇到人、事、物處理的時候,認為是修行人就該慈悲忍辱,其實這都是各人自我意識的想法,佛法裡的慈悲是有智慧的,不是顛倒愚痴,是觀因緣法行事,不離開真理的原則。

若只為附和別人的一句話,而展現慈悲,那非真慈悲,是會引導別人走入錯誤的知見。『慈』拔眾生苦,『悲』給與眾生樂,仍要如法如理。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7月21日 一惠法師小便籤(2)

 

我們的期待與設定,往往就讓我們陷入了煩惱而不自覺,今天你煮了一道你老公喜歡吃的菜,你期待老公讚歎,結果老公吃完,一句話也沒說,你所期待的感覺沒得到,心情就起煩惱無明了。在處理一件事物的時候,你自己設定好了,就如你本來設定好出遊時差不多,住宿要花多少錢,購物花多少錢,結果超出預算,你就開始煩惱無明,怪東怪西了,這就是我們不好的習慣。

凡大小事,內心都自我設定,只要不如你所想,心中就無法接受,反帶來許多的不愉快,也是因為自私,若能凡事隨順因緣,真理不變,站在利益他人的角度,就能處處體諒他人,非旦解決了自我的煩惱,也能帶給他人歡喜,心中不要有太多的假設,事事變化無常,尋各人的因緣而顯現,不是我們能主導的,只要能學習在每個當下,調伏自己不起煩惱無明,就可了。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7月21日 一惠法師小便籤

 

過去已過去,未來還未生,生命無常不能把握當下,珍惜眼前,想了再多都只不過是虛幻不實,許多人一直活在過去,傷痛一剎那卻成為一生,快樂是短暫也成為永久的回憶,再怎麼去留連過去,也永遠無法回到當下,又何必浪費生命活在過去呢?能放下過去轉變自己,人生才有斬新的明天,未來將如何並非自己的幻想,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有好的呈現,現今的你所下的是什麼因,未來就得什麼果。

人的一生不接受佛法的引導,都在輪迴、迷惑、造業、再受苦,在因與果不斷的循環而不自覺,皆因不識我心,不知自己內心的我愛、我見、我慢、我貪,造就了許多的煩惱業顯現,還認為是境帶來的煩惱。

一個人想離開煩惱業障,唯有努力認識自己的心,調伏自己的心念,心順境緣就能順,世間所遇境緣,無非是累劫業力的顯現,無須執著再造來世因,順境、逆境皆是緣,能隨緣心不住,把業了,不枉今生得人身。阿彌陀佛。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7月20日 一惠法師小便籤(2)

 

我們要懂得約束自己的身、口、意,才能利益他人,若我們放縱自己的身、口、意,很可能傷害別人而不自知,我們的心識都以自己的眼、耳、鼻、舌、身、色、受、想、行,而去主宰一切人、事、物,這是各人創造各人的世界,各有異而不相同,於是帶來分別對立,總認為自己所做是最好的,而執著,反帶來煩惱憂愁。

世間上總總的是非,也皆因此而展開,所有的障礙,非他人給你,是自己的妄取。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7月20日 一惠法師小便籤

 

我們凡夫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在家庭或在事業上,都很在乎所做的一切,是否有被他人肯定,尤其是到團體裡做義工,更是如此,只要受人肯定,再累也值得,若不受肯定,就不做了,總是在乎外在的感覺。

一個學佛發心的人,不是要外相的肯定,而是自己內心給自己的肯定,真的用心是利益他人的事,不管他人肯不肯定都會堅持去做。

外在許多的感受,都是變化無常的,屬虛幻的,很容易讓人情緒波動,譬喻,你今天早上起床開始,心情很好,見到外面的世界都感覺美好,即使別人說你今天穿的衣服難看,你也不會生氣,今天心情好,外面的事物不影響,你仍就覺的愉快,那是你用心在主宰心情,所以說外面的境緣是虛幻不實的,真正能讓你感受喜、怒、哀、樂的,非外相而是你自己的心,只要是用心做善的事,利益他人的事,不須太在乎別人的讚賞與否。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7月19日 一惠法師小便籤(2)

 

禪坐要收攝心,念佛要收攝心,拜佛念經要收攝心,若沒把身心往內收攝,只是與相結緣,並無法與心相應,心相不相應,就不可能與諸佛相應。

修行過程中,是否真有與諸佛菩薩相應,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驗證,當你遇緣對境的時候,所修學能用,這就有相應,若遇緣對境仍就自以為是煩惱不斷,所修學的佛法根本派不上一點用都沒,表示平常所做的功課只是結緣,用錯心了。

念佛手撥佛珠,心向外,禪坐身不動,妄念動,拜佛念經,念頭一刻都不停,時時刻刻心在雜染,內心不曾安住,總在外頭奔放,遇境所顯現的自然離不開習氣執著無明,修行之人不在於所修的課程多與少,而是可曾認識自己的心,調伏自己的心,也不在於所修的是那一種法門,而是要了解自己所選的法門,他真實的法義是什麼,每個法門都有修持的重點,最終也是離不開一念心識,心起步就容易多了。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7月19日 一惠法師小便籤

 

很多人在修行的路上,只是信仰人云亦云,人家說那好,他就追尋到那裡東奔西跑,遇到逆緣的時候,就怪東怪西,說我這麼發心在修,也在做佈施,為什麼還老是遇到逆境,心就產生了退轉,常常進進退退,無法安定,那是屬於信仰,而非真信,更沒有多讀佛法的真,沒有增長自己的智慧,還只是修在自己執著裡。想修解脫,要有信願,更要智慧,才不會迷惑無知,走錯方向。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7月18日 一惠法師小便籤

 

有光明,黑暗就不會出現,真心顯現,妄心就自滅。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任何境緣,都能迴光返照,心就能保持光明,黑暗無法進入,相反遇到境緣,心起顛倒,隨著無明的感覺而動盪,你的心就黑暗而無光明。

光明帶給人自在無礙,黑暗帶給人恐懼不安,只要時時反觀自省,就能照破黑暗,顯現光明。

真心不是修來,求來的,他始終與我們日夜不分離,當我們心清淨無分別的時候,真心就顯現出來與你相見,只可惜累劫以來,我們迷失了真心,認妄為真,在每一個起心,都在計較分別,而在妄心裡分別真假,想解脫,必須捨識用根,真心恆常不變,識隨境而動,我們的前五識,剎那生剎那滅只有受,我們的第六識分別起了想,第七識執取也是行,他把六識的想接收相續不斷運行,有如暴流,第八識執藏,也就是識藏生死輪迴的主宰者,而這都是妄心生起才演變,不動的是真心,變化無常的是妄心,破妄就能顯真。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7月17日 一惠法師小便籤

 

修行的基本條件是信,而並非表現,而如何才能讓自己能信呢?必須先了解你要信什麼?是正信,還是邪信,正信是了解於法的真理,所信的法能利己利眾,不會有所傷害,能引導你離開煩惱憂愁,而得心的寄脫產生安定。

而邪法道理雖有,卻不定變化,且會帶來傷害是非煩惱,所走向的是各人的利益,各人的意識產生出來的結果,非旦不能離開煩惱,反增加了執著,要信還是要去了解所信的內容,增加自己的知識,明白以後才是正信,正信才能引發深信,深信才不會迷惑隨境而轉,有了堅固的深信,也就不會隨意動搖,一路走上菩提道。

為何信非表現呢?有些時候,你會發現,有人修行看上去很像很利害,修了很多年,卻從未真信,見到人很容氣,嘴裡念著阿彌陀佛,表現修行的樣子,一旦碰到與自己有利害關係,就變了樣,這就是在表相。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7月16日 一惠法師小便籤

 

當別人誇講你好,你產生歡喜心,當別人罵你,你就起無明的心,表示你的心都在現象中,在意一切表相中,喜、怒、哀、樂,還不斷的用攀緣外境的心,沒有起觀照的心。

一個有起觀照心的人,當人跨講他好與壞,他都往自己內心去觀照,我可否真如人誇的這樣好,而起精進努力的心,當聽到人責罵時,同樣起內心的觀照,反省懺悔而改過的心,表示你真正開始了解,何謂修行,走向了正道。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7月15日 一惠法師小便籤

 

道場是一個修行學習的好地方,遇到順境如何讓自己精進、努力不怠懈,減低心中的欲妄。

遇到逆境的時候,如何忍辱、佈施、持戒,排除內心的瞋恨煩惱。一個人有福報的時候,很容易生起怠懈的心,忘記無常,在享受欲妄增長,造業的因緣,倘若有到道場聽聞佛法,明白今生的福報仍是前生積集而來,就會努力精進造來世的果報,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一個福薄善根淺的人,遇到障礙,心中就開始怨上天的不公平,這麼努力為什麼還是這麼的難過日子,什麼都不順,而起瞋恨心,如此只會讓自己陷入更多的煩惱痛苦。

若有到道場修學信願足,就不會怨天尤人,了解自己前生沒有植福,才落的今生如此,而轉念用心佈施,用身、口、意幫助他人,守好身、口、意不去犯戒,忍耐當下的一切困境,所謂心轉業轉,真心到道場學習,用心行,一定能有所收獲,就怕自己用妄念心,攀緣心,執著心擾亂自己的心。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7月14日 一惠法師小便籤

 

一個近視眼的人,他能看見的距離很短,只活在自我的意識,以自我為中心,自利都有困難。

一個遠視的人,見遠不見近,別說想利他,眼前的一切都無法分別,模糊不清,只活在自我妄想中。

唯有眼視正常的人,他能自利又能利他,走在正確光明的大道上,雖還未到達,但目標正確,早晚能到達目地,這個譬喻是修行的人,要能確認自己是否走入了真理的光明大道,或還是在迷惑不覺,要有正知正見,可別自己的路不清不楚,又引導他人走上輪迴路,視力不正常,想帶他人渡河是很難走到對岸。省思自己,可別做顛倒事呀!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7月13日 一惠法師小便籤(4)

 

說煩惱即菩提,或許讓人難以了解,我舉例說:本來無釋一惠,因一念妄動,有了父母、有了這個身、有家庭、有了孩子,連續不停的妄念,造就了我出家,把一切歸還,又恢復了一個人。從一個念生起,牽動了許多的妄念,從無到很多,又到一個人,而一個人再到妄念,到本來無。

當沒有我這個人回到本來無的時候,就是菩提了。所以妄念中有菩提,因妄念在活動的時候,菩提從未離開,就如你生起煩惱的時候,我們的真心從未動過,他靜靜的等待你回頭。一個迷的人見到煩惱生起,他就找了這多煩惱來執著,而想把煩惱拋開,那是不可能的,在煩惱中解決煩惱,只會生出更多的煩惱,必須恢復未生起煩惱之前的時候,解決煩惱的緣起,才能真正斷煩惱。

繞了一大圈,最終才發現,原來什麼都不是,就是真心不守自性,一念妄動。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7月13日 一惠法師小便籤(3)

 

念佛、禪座、讀經、拜懺,他是一種修行的方法,無法斷煩惱,解決問題的所在先要認識問題,了解問題方可解決問題。

繞著文字可能讓大家更難以了解,說個譬喻:今天你下班回家,門一打開,客廳做水災了,不是忙著拿布、水桶想把水吸乾,而是先找為什麼客廳會有水呀!原來是水管破裂,再找新的水管把他接好,這樣一來問題就解決。

想到極樂世界,或想解脫,最初的斷煩惱,除了修行的方法,他還附帶這多的條件,凡事不能只看在現象,現象只談在法相,法相是生滅虛幻變化無常的,無法掌握,要深入法性,逶過修行的方法,深入了解佛陀的實相到底在說什麼,培養內心遇緣不動,從定中生起智慧與真如本性相應。

自性佛人人皆有,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歷緣對境的時候,能把我們原本的真如自性引導出來,成為我們的生活,這才是真正了義的修行,最終回歸自己一念心性。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