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耳耳長


布袋和尚為五代時候的人,應化於浙江奉化縣。他自認為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故稱為「契此」;又因身體肥碩,外號「長汀子」。
布袋和尚終日袒胸露腹,出語無定,常以錫杖荷著布袋,右手提羅漢珠遊化四方,見到人便向人乞討,得來的東西全藏於布袋內,世人都稱他為「布袋和尚」。
有一次,浙江天童寺過堂打板時,僧眾們陸續排班入座,嬉笑瘋顛的布袋和尚,不知從什麼地方跑出來,毫不客氣地就往齋堂中央方丈和尚的位置坐下。糾察師發現了,生氣的要驅趕他下來,布袋和尚卻視若無睹,行堂師也向前要拉他下座,無奈他穩如泰山,動也不動一下。


眼看住持密禪師就要駕到,糾察師一急,趕忙走到中央,氣呼呼地用手揪住布袋和尚的耳朵,想把他拉下座來,誰知布袋和尚的耳朵被糾察師拉了一丈多長,耳朵都已經拉到齋堂門口,身體卻絲毫不動地安坐在中央。兩旁的大眾看了,都嚇得目瞪口呆!
住持密禪師走進齋堂見此情形,就對糾察師說:「讓他在上座,我就坐在他後面好了。」
從此以後,每天受午供的時候,布袋和尚就來了,並且老實不客氣地總是往齋堂中央的飯桌坐下。五代梁貞明二年(西元九一六年),布袋和尚於嶽林寺殿前一大磐陀石上,結跏趺坐示寂,遺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布袋禪師遊戲人間,因其遺偈,人皆以彌勒菩薩稱之,至今各寺院五觀堂中,中央還有供奉彌像(布袋禪師)的遺風。而浙江天童寺的齋堂,更有偈曰:「彌勒示貧相穩坐主位,當糾察拖耳耳拖長;密祖現海量喜讓客居,命侍者移座座移位。」
布袋禪師心寬體胖,常露笑容,人皆尊他為歡喜佛。世界各國佛教徒家家正堂之上,均供奉觀音菩薩像,此皆因慈悲莊嚴,人人要也;彌勒菩薩更是走進異教徒家中,如歐美人士正廳常陳列布袋禪師(彌勒)聖像,蓋因歡喜、大肚量,人人要也。佛教能普及人間,走進家庭,觀音、彌勒二大士實是居功甚偉。
 


Photobucket


無道心


日本有一位名叫文道的雲水僧,因久仰慧薰禪師的道風,便跋山涉水,不遠千里的來到慧薰禪師所居的洞窟前,跪著說:「末學文道,素仰禪師高風,專程來親近隨侍,請和尚慈悲開示!」
慧薰禪師說:「我居住在洞窟裡,一事無求,不過大地的一切都在我的心中,你跟隨我恐怕不能跟我相應。」
文道再三的懇求說:「不管禪師怎樣待我,我都依教奉行。」
慧薰禪師就說:「天色已經晚了,好吧,你就先在我這洞窟裡住一宿吧。」
第二天早晨,文道醒來時,慧薰禪師不但已經做過早課,並且也將粥煮好了。由於平日只有慧薰禪師一人住在洞中,從來也沒有人來找過他,所以等到要用餐的時候,一時找不到多餘的碗來給文道使用,慧薰禪師就隨手在洞外拿了一個死人的頭蓋骨當做碗,盛粥給文道。
文道一看,躊躇得不知如何是好,心想,如果把這個骷髏頭接過來,用它盛粥吃,實在噁心;不接過來,又恐怕得罪慧薰禪師。
正當這樣猶豫的時候,慧薰禪師就說了:「你毫無道心,不是真正為法而來,你以淨穢和憎愛的妄情來處世接物,你跟隨我又如何能得道呢?」
說到淨穢、得失、是非、善惡,這是我們從分別心上所認識的世界。真正的道,是不思善、不思惡,不在淨、不在穢。所以真正的修道者,要滅除淨穢、是非、得失、善惡,要超越對待法,住在一個無對待的無住生心裡。像文道這種憎愛的心,當然會被慧薰禪師呵為無道心了。所以禪道不是嘴上說的,要真正從心上去體會才行




 


Photobucke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