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9月7日竹林精舍 一惠法師分享

 

修行的路上數他人的寶那是必然的,自己不知時不數他人寶,又怎能知道自己身上本具足的寶呢?

人人皆有自性,是在於覺與不覺,覺時知本來具有何須往外求,不覺時要尋找才能知,

但不能把別人尋到的寶當作是自己的,就像你在銀行上班,雖然整天在數錢,但是那都是別人的啊,

不可能因為你數過它就變成你的啊,唯有自己努力得來的才屬於自己的,修行也一樣,

從他人覺悟的方法中次第用在自己身上去體悟,才是自己的。

說起來我目前的情形,我是在禁足,並非自己有成就了所以禁足,是希望禁足有充足的時間能讓我精進努力,

禁足是一個名詞,若不懂把握時間努力安排課程充實自己,也是浪費時間而已,說是禁足其實是在淨自己的心,

如果是一個雜染充滿妄念的心,那等於沒有禁,那那些大和尚們,雖然看見他們為佛事整天渀渀波波,

相信他們的內心是止靜、平等、無分別的,身子在外動而心不動,所以我禁足第一個功課就是調伏自己的內心能不住,

讓自己的內心能事事柔軟、內心柔軟才能平靜、心平靜才能安定、安定了才能生出智慧,有了智慧心自然清淨無染。

常說要遇境緣才能歷練,沒有遇境緣要如何調心呢?若修行這麼久還認為要有境緣才能調伏自己,

那仍就是在相上調伏,在相上調伏在相上改變,在人事物身上去做調伏改變,看似遇境歷心卻離不開妄心,

妄心是因緣生滅法,真正的調伏是在自己的每一個起心動念,從雜染的妄念中調伏到清淨無染。

隨著日子一天一天地過,轉眼已半年多了,不敢說有多大的改變,但是內心慢慢的平靜,

雜染的念頭比較少了,看待人事物學會盡量不用自己的意識去分別,明白用自己的意識去看待事物是雜染的,

分別心很重也不平等,更發現只要是用自己意識去評斷人事物會影響情緒,造成紛爭、煩惱,

站在本來清靜的法性去看待,結果完全不一樣,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從因去看果,凡是有因必有果,都是尋業發現,從果相見到生滅、空假中三觀,讓心中不起漣漪無明不生,

而這個心從有調伏到不須調伏,因緣生、因緣滅,空性中道之理,最重要的還是我常說的不攀緣,

內不攀六根、外不攀六塵境界,自然就調伏了。阿彌陀佛。


                                                                                                                        ~釋一惠9月7日於竹林精舍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