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11月6日竹林精舍 一惠法師分享

 

大般若羅密經第一冊打開,佛陀與菩薩對答即說:不在內不在外,不在兩間,了不可得。

從這幾句話中可見到佛陀的智慧不可思議,不在內不在外告訴了我們非空,不在中間告知我們真如,

了不可得說明本是具有,說明一切言語文字所有相,都只是引導的方便譬喻,

而佛陀巧妙與諸佛菩薩的問答中,借由假名假相之說讓眾生了解到,修行的次第,

雖非有,卻從賈有說明了修行從中的過程,不在內不在外,雖已經說非空,

卻也在言語中道盡了空,不在兩間雖說明非真如,總總字議中明白說明,

何謂真如,了不可得說明眾生本來具足,在從四諦十二因緣,

總總次第到達了真如,本來就具足,用心認真讀反方向去看非字,

何嘗不是一切有在從有裏見空,悟性真如,佛陀的智慧我們這些凡夫真是無法知,

每讀一部大乘經典,佛陀在我心中就多了一分讚嘆與敬仰,佛陀到底還有多少我們凡夫眾生不支而知的阿。

雖才讀完兩册,佛法的深細奧妙真如,佛說的不可說,不可思議,清醒回到現實,這些深奧的法,

目前我們只能跟它結個緣,我們還得利用這些假名假相好好怒力精進的修行,

在日常生活中的起心動念裏認識自己的善與惡,遇境緣能馬上反觀因緣法生滅無常,

不見他人過懺悔自己業力,站在他人立場而思考,改變自己的念頭,利益他人,

往往當你站在他人立場思考時,你的慈悲心就會自然生起,不在對立分別,

沒有了情緒的起浮,心中平靜,反讓事情圓滿。

在利益他人對他人慈悲的同時,最大受益的仍就是自己,一個人的煩惱、痛苦,

是因為自己不原諒自己,才會產生,若內心不住煩惱、痛苦,

煩惱、痛苦是沒有立足之點,修行的各位遇境時是否還在他人身上找答案?

別人身上的答案好壞、對錯、緩喜、悲傷,所有一切都不重要,

別人的心永遠在他身上,你進不去、你也無能為力,能把自己這個心管好,

一切就自在了,不在內、不在外、不在兩間,了不可得。阿彌陀佛。

 

                                                                             ~釋一惠11月6日於竹林精舍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