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11月16日 竹林精舍 一惠法師分享

 

各位阿彌陀佛,明天是阿彌陀佛的聖誕,很感恩大家願意抽出寶貴的時間,願意來到竹林精舍,跟我一起分享簡單的認識阿彌陀佛,平常時,有太多世俗煩雜心,總是忙碌不停,為了讓大家能暫時拋開所有的世俗妄念,放下自己的我執、我見,自己意識中已定的想法,我們仰仗阿彌陀佛的功德力,把我們的心暫時攝住,在當下,能靜心聽我分享。

請各位先閉上眼睛,觀想著大殿的阿彌陀佛或是你心中的阿彌陀佛,先聽我唱誦五句後,您們再用同調的音跟我一起唱誦,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好。把眼睛打開,有沒有感受到心的安定,嘴唱耳入有殊勝感動嗎?首先我先問問大家知不知道馬英久這個人,都知道吧!我們的總統,知道並非代表認識,你不認識這個人,你心裏很想到他家,你就能到他家嗎?我想他應該不認同不接受吧?真想去,是不是必需先透過種種的管道與他認識做朋友,再陪養與他相應相知的理念,深交成為好朋友他才會答應讓你去他家呀!舉例總統的名字是大家都知道,並非要談政治,想要去他家如此,那我們想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如此呀!要先認識阿彌陀佛,再看看他需要那些條件才能與他相應來接引。

讓我們先知道阿彌陀佛是誰,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又是如何修行成道,無量壽經有記載,過去久遠劫,在世自在王佛住世的時候,有一位國王捨棄了王位,發無上道心出家修行,名為法藏比丘,就是大阿彌陀經的當機眾,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佛處修行,熟知諸佛之淨土,自己用心修持,歷經五劫修行而發殊勝的四十八願,他是認知自性體悟而發出了四十八大願,我們一般凡夫相信也會發願,基於什麼發願就各有不同了,有些人很會發願而自己的心都還不知在那裡,是不是應該讓自己的心能安住,話說回阿彌陀佛歷經五劫發了四十八願,此後就不斷的積聚功德成就清淨如來平等法身,自受用他受用圓滿成就報身,在渡化的一切過程就是應化身。

於距今十劫之前行圓滿成阿彌陀佛,現今仍在彼土演說教法,即是淨土門之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淨土故又稱接引佛。一般我們常見就如我們壁上的接引圖西方三聖,那三尊呢?中間是阿彌陀佛,兩旁則是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慈悲是觀音的代表,喜捨是大勢至,平直是代表彌陀。每一部經都有它的特點,如:楞欕經離愛為用,如來藏妙真如為體;金剛經以無住生心為用,發菩薩心為宗;法華以一乘因果為宗;華嚴以一真法界為體;彌陀以往生不退為用,以信願持名為宗,常樂我淨四德為體。這是用最簡便的介紹阿彌陀佛,再來要談一下去阿彌陀佛淨土的條件。

(觀音菩薩常本著大慈大悲的精神教度眾生,勢至菩薩對一切眾都平等的歡喜佈施,叫喜捨,彌陀,維摩經說直心是道場,阿彌陀佛以正直佛心發四十八願成就極樂淨土。)

到西方極樂世界第一要有自力,自己的願力念力,第二要有他力佛陀的功德,兩者感應道交,首先要相信有極樂世界,信為道源功德母,有信的力量才能推動我們發願,為什麼要發願到西方淨土?第一極樂世界是蓮花化生,在清淨七寶池八功德水中出生,清淨無染,相對人是從陰暗狹窄污穢中出生,西方住在七寶樓閣黃金為地,我們所住是泥土沙磚混合變異不定,西方環境是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四寶周匝圍繞時時有美妙音聲,反觀我們的環境雜亂參差不齊,吵鬧不安。極樂世界你所結交的朋友,聲聞、阿羅漢、諸菩薩眾,皆是阿鞞跋致不退轉的意思,其中還有一生補處,就是等待成佛的,都是智慧者,我們凡夫你爭我奪,互不相言煩惱痛苦,說了這麼多好處有沒有發願想到那兒修行了呢?對了,西方極樂世界有無量光,照亮我們的智慧無所障礙,無量壽免於輪迴苦,能往生西方是不是臨命終前心不顛倒?是不是要知法?有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依法修行,更要一心不亂,要如何一心不亂?是不是要斷惡修善?身不犯殺盜淫,口不犯妄語、兩舌、綺語、惡口,意不犯貪嗔痴,一個作惡多端的人你叫他的心如何定,肯定活在不安、恐懼、害怕之中,行善的人是不是快樂自在安定,不作惡半夜鬼敲門心不驚,善行多心自然能安住,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是不是要開始積集資量,才能有門票進去呢?善是純正良好的心願行為,根是表示生長之義,所謂純良的心願精進行持,求生西方,福德,作利人的善事,積聚善行謂之德。若人單以有善根,無福德的助行來配合,亦不能到西方,更進一步說,善根是指念佛的正行,福德是指一切功德的助緣,是謂一心念佛為大善根的正因,其於福業功德為助緣。一般來說世俗中利他都是屬善的資量。

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具足善根的菩薩,對彌陀經耳熟能詳,要到西方極樂世界應當發願,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執持名號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由此可知,生前若沒有具足,足夠的資量是無法往生極樂淨土。在這幾句文裡,應該清楚,想到西方我們必須採取主動,信願行缺一不可,阿彌陀佛具足所有的功德莊嚴等待眾生,但佛是被動的,你沒有具足資量是無法與他相應,若佛主動要來接引眾生,佛就起心動念了,更何況佛主動眾生就無須修持了,更無因果業力輪迴。有句話相信大家應該有聽過,菩薩清涼月,眾生心垢淨,菩薩影現中,從這幾句話中,各位應該可知,你的心準備好,具足資量,阿彌陀佛才能影現與你感應道交接引你,所謂心力帶動佛力,你的心念才能啟動佛力的加持,你的心沒有堅定,佛也幫不了你。坊間常會有人自說能幫沒有念佛信願的人,在死後往生西方,這是背佛經而說,聽者要有智慧分辨,還有許多人每天念很多佛也拜很多佛,卻用錯心,用著自己的執著拜佛,是與執著相應,用嗔恨的心拜佛與嗔恨相關,用貪求的人拜佛與貪心相應,雜染心與雜染相應,應該放下所有通身靠倒,相信阿彌陀佛的願力才能與佛相應。憨山大師的費閑歌裏說,念佛容易信心難,拜佛容易敬心難,心不虔誠總是閑,身拜彌陀心散亂,頭顱磕破亦往然,不管拜佛念佛不離心,想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心中要安立兩個相狀,一相信名號的功德力,二淨土的莊嚴,念佛法門是從有相裏再契入無相,先觀極樂世界的殊勝,讓自己的心嚮往而發願念佛,在他力門,彌陀的加持,業障消除,福慧增長成就現世的安樂,在果地來說,淨土的攝受,念佛累積資量,相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才就救拔我們,憶念淨土莊嚴,才能相應,想問各位,帶著煩惱、嗔恨、愚痴,總總可以到西方嗎?不可以吧!就如有人說煩死了,我還是念佛到西方好,你有煩的心,怎麼可清淨,也有人說氣死我了,什麼都不管,我念佛到西方了,有可能嗎?我兒子這麼不孝,我來去西方好,帶著怒心怎麼可能去得了呢?你心中有任何的執著妄念都無法到西方,這些所有煩惱就是你的冤親債主,在你生病無常時,都會出現來障礙你,我們是不是要在我們身體好好的時候就要去解除,而這些障礙都非在境緣外相,而是來自我們的意識心,要解意識中的執著妄念,就要知因緣法,佛所說,法法相通自性,仍須次第而成就。

各位有上班的有家庭主婦,想先問上班的,進入一家陌生的公司,剛開始是不是要從最基本的一步一步學習,等所有的都學會,你才能勝任,修學佛法想到西方是不是要有次第的了解,才能到達,而家庭主婦,想要煮一道好吃的菜是不是要準備齊全,要有總總的眾緣合和,才能煮出來上菜,光想是無法完成的,就如你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必須積集資糧才能到。

見到阿彌陀總總的好,那都是阿彌陀佛的成就,不屬於我們的,真正屬於我們的還是得從自己身心下功夫,先調伏我們的心,不與世俗法相應,更要懂得調伏我們的心與清淨真如與佛的真理相應,方便的法門雖能攝眾卻不究竟,也無法與真理相應,常常在一種方便法門的過後,眾生能記得的是道場佈置的很莊嚴,那天來了好多的人,人山人海好熱鬧,這些都是在現象上緣生緣滅,過一陣子就消失無影無蹤了,為了引導眾生現象上的攝受是必然的,真想了脫煩惱痛苦,過的自在,還是要學習佛陀所教導的法,了解真理深入學習,這樣在日常生活中遇境緣,隨時可以受用真理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就是妙有。現在修行人有一種異常的現象,許多親近道場也好,善知識也好,不見得是帶著信願或護持的心,而是帶著自己的我執妄念進入道場,你所說的教法,符合我的要求,我的意識,我的理念,而發問問題時,你所說的答案,也必須是他心裏所想要的答案,若不如我想我就不認同不接受,即使你所說的不離經文,是真實的義理,正知正見,他沒有管有沒有真理,他只管他內心所想要,不是我要就排斥,也就不相信。我真不清楚這些人他到底是想俢學佛的真理了脫煩惱,還是要抱著自己的我執妄念,若堅持自己的意識只想聽自己想要的答案,那就無須到道場熏習修行了,你只是想我認同你而以。其實在我這兒修行很單純,沒有太多的名堂外相,就是要依教奉行,依佛陀的教法,行佛陀的真理,你福報因緣具足有智慧正知正見,您就懂得選擇離相修自己,認識自己每個當下的起心動念,調伏自己的心不起惡念,從善修心安,心安心就能定,從定中就能生出智慧,智慧能帶領你從痛苦輪迴的彼岸,到解脫成佛的彼岸,倘若你因緣福報不具足又無善知識引導,就會為境緣外相忙碌不停,每天被虛幻不實慾妄迷惑而不覺,在相上不斷追尋的人,內心的慾妄越是追求就越多,永無止竟,也無法滿足,與煩惱痛苦相應不離,一旦無常一場空,歡喜現象中的一切是帶不走的,有如你的錢存在銀行,你往生的時候就是別人的帶不走,境緣外相是生滅,無常不是可以掌握的,唯有學習佛法除去業障轉識成智,才是解脫之道。再說回念佛吧!對於一個覺悟的人來說,如印光大師、善導大師、耦溢大師、蓮池大師,對他們來說,一句阿彌陀佛包涵無量無邊的法,就如一個研究所畢業的人,他無須再去念國小、國中至大學,因他們都讀過了,也都懂了何須再讀,但對我們凡夫眾生來說,一句阿彌陀佛本質一樣量不同,他們心是清靜的念,而我們念佛帶著雜染煩惱,甚至於參雜著懷疑,這樣是無法心不顛倒,一心稱念的,想考到研究所,還是先從國小開始,那些大師以前都有讀許多經典悟開後,才一句阿彌陀佛放下一切,凡夫眾生還有太多的放不下執著,著這個我,有我,阿彌陀佛是無法與你相應來接引你的,你嘴上念佛,心裏不明真理,仍與妄念相應難脫輪迴。

每一宗每一派都有不同方法教導你積集資量,但不管你信那一宗那一派,都不能沒有法,法是通達佛國的大道,沒有法的指引就無法有般若的智慧,沒有智慧就無法見到真如本性,修行也都離不開六度萬行,那六度呢?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五度如盲般若為導,若無正確的知見智慧分辨,就無法達成目標。

說到這裏,講個題外話,我未出家前在慈玄慈惠堂與眾生結緣,現場有好幾位,一直沒離開過慈玄,一直堅持的師兄姐,如謝志傑、詹前貴夫妻、謝瑞真等等,雖然他們也跟隨我到各宮壇、寺廟結緣,而他們的心始終如一的護持在這兒,未曾離開,這是值得我為他們讚嘆的,能把心攝住在一個道場不容易,但相對的我相信他們在這邊一定學到許多,不見得是我給他們的,而是他們的心有信願,懂得學習放下,在修學的過程中慢慢放下自己的執著,看清楚相緣的假象,放下一分的我執就得一分的真理,能真信不疑不到處攀緣,這也是他們的所得,安住的心才能有所收獲,飄浮的心是無法與諸佛菩薩相應。在每一個道場不是別人能給你什麼,而是自己想要什麼,修多修少不是他人能幫你決定的,全憑自己的一念心,諸佛菩薩慈悲有智慧,許多的隨順都是為度眾生離苦也耐心的等待眾生回頭,既然走入菩薩道就要有菩薩的發心,而我們凡夫更要體會菩薩的發心懂得感恩,把心攝住安定,好的道場也要有善的人護持,希望大家能把心安住好好修,東奔西跑未必能得益。

大家都熟悉念佛兩個字,要如何才能到西方,那這個念字就很重要,你念的是什麼?念頭是什麼?有些人在念佛的時候嘴上念佛心裏頭卻雜亂紛紛,想著幾點接小孩、晚餐要煮什麼菜、隔壁的有什麼事、股票如何了,總總的想法在心頭,這樣是念在相上不是念在心上,也不是念佛,因你所念都與雜染相應,這種方式念佛看似很認真在念,很想到西方,可是一旦有什麼事情不順你的心意,你就馬上起無明嗔恨,就掉入地獄了。我們念佛應該是要念佛的莊嚴、佛的智慧、佛的平等、佛的自在、佛的清淨、佛的慈悲,佛種種的殊勝,從你的念頭生起,所念念之中都是成佛的資量,這樣才能與佛相應,而誰是佛?又是誰想成佛?所謂佛就是個覺者,凡夫因不覺所以是凡夫,凡夫與佛的清淨自性無二無別,所以成佛是自己而非他人,這時是不是該清楚是自己要到西方,是自己要成佛,要不要開始認真的去認識這個自己的起心在那裏?什麼是真?什麼是妄?就要有所認知了,你們現在坐的椅子,在現象中是有的,若觀因緣他本無,是因眾生妄念生起眾緣合和而成,這樣觀看就能明白是空性,心就不起執著,因為有才會生煩惱、是非,在世間上所有的一切離不開因緣,而因緣的發生都不是單一,一定要有眾緣合和才會形成,就像現在大家會到竹林精舍,是不是也因眾緣合和來,因明天是阿彌陀佛的聖誕,所以才緣聚這個緣,大家坐在這兒,所謂因緣就是生滅的,大家來到竹林精舍,因緣合和就生起了,你們會不會一直坐在這兒,不會,因緣離散就滅了,這是緣生緣滅,自然的現象,不用我趕,時間到了,各自就散開了,不是嗎?從因緣中看到現象是短暫的,不是常住,能讓現象住下來的是我們的心,所以念佛是心,成佛也是心,我們必須認識自己,調伏自己遇境心不亂,才能往生西方,今天你們坐這兒,若只用相上來聽,你們就什麼都沒結個緣,若用心聽,那法的種子就住進你的意識中了,認知念佛的真理,你就有機會到西方。

維摩詰經所說,第一佛國品說: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心淨佛土淨,經中說的很多,龐居士對此亦有這樣言「一念心清淨,處處蓮花開,一花一淨土,一土一如來」,是則心淨多重要,如心不淨而想到清淨國土,那是夢想,因而欲得淨土,必須先淨其心。能求其心淨無染,即無什麼罪過,為人在世,所以會有總總過失,原因就是內心不淨,不是受煩惱指造成種種罪惡,若內心清淨無染,沒有煩惱從中活動,當就沒有罪惡的產生,再說外在的環境怎樣美滿莊嚴,自己的內心有諸染污,仍不覺清淨,怎樣才能自淨其心,淨土之所以成為淨土,是因眾生不再造諸惡業,亦無惡道可生,大家應該知道所謂淨土是不離當處,淨穢只在於一念心,凡夫不知我們自心有個淨佛國土,以為淨土在心外,若能了知自感是淨土,無處不通達,常處清淨安樂。古德有這麼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即在自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這不是告訴我們西方淨土就在當下,人人皆有自性,可成佛是在我們這顆心,可非這個身可成佛,太在乎這個,我那裏都去不了,只能輪迴。

一個念佛的人若不知道念佛是為了改變自己,而知在相上念,那是無法真實與佛相應,要有清淨的心才能與佛平等,所謂感應道交就是要有相同的意念才能交接到點,一個往北,一個往南,越走距離就會拉的越遠,必須目標一至才能相遇。

 

在這簡單的與各位介紹十二因緣及五蘊法。

五蘊:

1.色蘊:即人身地水火風四大合和,五根為內色世界,五塵為外色屬一法。

2.受蘊:五根之中五識領納五塵之現境,即前五識。

3.想蘊:分別五塵緣影之妄想即第六識。

4.行蘊:執第八識見分為我,念念不停,即第七識意根。

5.識蘊:唯了諸識性境,為一切善惡種子所依,即第八識。

 

十二因緣:

1.無明:一念不覺,障敝真心煩惱,道惑。

2.行:因不覺故妄造諸業,業道。

3.識:業種發識牽引投胎,苦道。

4.名色:識心是名,精血是色,苦道。

5.六入:六根完具隨境入塵,苦道。

6.觸:根塵相偶名之為觸,苦道。

7.受:對境分別感覺苦樂,苦道。

8.愛:於所對境起了貪愛,煩惱道。

9.取:欲妄展開追求妄取,煩惱道。

10.有:因妄取故,即成業道。

11.生:依所造業償報受生。

12.老死:既然有生,難免老死,苦道。

 

跟大家討論修行重點,就像我今天所說的重點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如我討厭你、恨你是因先有愛,知道因才知道果是如何生出,你站在有念佛,你就會在色相裏編織自己的佛號,執著念佛不知其內涵,念念都參雜善惡慾妄,無法提昇自己的心念。不覺愚迷的人念佛只為去西方,而不能徹見自己的本性,覺的人知道佛性在自己,而能見本性,不在現象上,當然每一個人的福德善根因緣不同,各人的努力,用功快慢也有差別,所以,修行還是體性上要用功,不然做再多的事,只是人天福報,溈山大師句子中有那麼一句話:「假使百千去,所作業不忘,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如果沒有在心念清淨上下功夫,百千劫所做的事情,造作的業力,你沒有忘記,因緣合和相遇的時候,這些業報你還是要自己承受,所以,不管如何修,想到那個國土,都還是要修那一念心,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阿彌陀佛!

說一個笑話,之前有一位男眾法師這麼說,他說現在的人不管有沒有修,動不動就說他能感應有神通,結果這位男眾法師就告訴他,我雖沒有六通,我有三通,我坐火車的時候,火車過山洞會通,兩個鼻孔會通,可以呼吸,所以我還活著,可以站在這裏,再我的嘴巴會通,可以說話,可是我不會亂說一通造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