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11月24日竹林精舍 一惠法師分享
在這一生的生命中,很慶幸自己能有這麼殊勝的因緣,踏上了出家修行這條解脫大道,
能接觸到佛法讓我漸漸認識了真實的我,有這個肉身可說得來不易,在許多的經論中,
讓我更明白修行是因遺忘了,原本的真實面目,借由一切境緣而找回。
而一切外緣皆是個助緣,從前總覺得是外緣的雜染、吵鬧,影響了我的修行,
如今明白境緣看似變化無常,自心不動一切皆止,所有境緣皆是自己內心的一念妄念起,
外緣的境或著聲音是無法吵到你的,能干擾你的是自己內心的妄念動了,
當你的心不住外緣時一切皆無,就如你發無明的時候,是因自己內心有所不平等,
所以才發無明的,世間上並沒有順不順心之事,只有順不順你之意,
一切境緣都不動是我們的內心再動,心若不住境緣外相,任誰都無法走進你心裏讓你的心動,
所以溪修行就是能看守好這個心,別讓它亂動,金剛經說心無所住,而生其心,
境緣雖有卻無,說無卻不離有,雜染中有清淨,清淨中有雜染,兩者無二無別,
本來無卻生有,有非無、無不罹有,及非無也非有,譬如你今天想買一部車,
你就會考慮買福斯、豐田、BMW...總總不同的車種,今天若你根本就沒有要買車,
那些各式各樣的車種,對你來說心不住等於無,修行理會遇到總總的過程,
是因心有所住才要努力的去修,若心無所住,所遇之境等於無,
又何須修,現今的我們李不開慾妄,佛陀借由總總的文字言詞,
就是要我們找回清境之本性,為什麼是找回而非修?
修是要修正,就像一條路颱風過後,風雨摧殘面目全非,我們要把它修好,
而這條路本來就有的,並非因為修才有的,只因堆積太多的雜物,
而讓我們以為它不存在,只要用心把所有堆在上頭的雜物清開,
本來的路就顯現了,真如本性是本具足的,只因迷妄失真。阿彌陀佛。
~釋一惠11月24日於竹林精舍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