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消息
安太歲及點光明燈活動可到農曆2月底以前。 正月十六開始天天可補春運制年煞,請攜帶五種水果+一包餅乾+三碗米+乾淨衣服一件上午10:50準時到。

目前分類:竹林精舍 一惠法師分享 (16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04年無日期8

 

外離相即『禪』。

內不亂即『定』。

外在有『禪』、內中有『定』,這就是真正的禪宗。

 

                                                                                        ~釋一惠於竹林精舍答~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年無日期7

 

修行不能用意識『取』『知』,『取』是無明、習氣。

『知』是虛妄幻境皆因果,出不了業力的輪迴。

 

                                                                                          ~釋一惠於竹林精舍答~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年無日期6

 

以外表色行,如建寺、供僧、佈施、設齋,這是種福田,不叫功德。

真正的功德是存在於自性的法身當中,而不在世俗的修福報上,梁武帝是因不了解,所以才將福報當做功德。

 

                                                                                                            ~釋一惠於竹林精舍答~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年無日期5

 

緣眾生緣,則不緣佛緣。

緣佛緣,則緣一切緣。

緣眾生緣,聲聞、世間法,煩惱、痛苦。

緣佛緣,慈悲、解一切苦,大乘法門。

 

常樂我淨四德:

不遷名常。

安隱名樂。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年無日期4

 

修行之人必須在每個當下,清楚明白,內心不起一法,如有一法可生,則不如法,即不生一法,即無一法,更無一法可滅。

所以是法當生指『常』,是法當滅指『無常』,『真』是常法生,『妄』是無常法當滅,這句話與自性本無生滅是同理。

 

                                                                                                                        ~釋一惠於竹林精舍答~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年無日期3

 

說是緣(生滅法)

解是空(妄念)

行是智(發菩提心)

了是性(自性)

 

能說、能看的都是外境之物,是生滅無常,從緣生緣滅看清楚大自然的變化,皆是內心執著、妄念所幻化出來的,就是言說空性,在廣行菩薩道的體悟,就是智慧的印證,明白法界一,一切生死輪迴,皆是因緣心的業力,還回本來就是自性。

 

                                                                                                                      ~釋一惠於竹林精舍答~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年無日期2

 

本非因緣、非自然生,當你閉眼聆聽外面大自然,自然異動所發出的總總聲音,在相上是有聲音,但內心卻是一片寧靜、安然。

我們凡夫每天要面對,卻是境緣上的變化無常,往往對一個修行人來說,慈悲心是根本,要有寬廣的心,包容所有的一切。但,慈悲不是沒有原則,要有智慧,若只知一味的慈悲,那是沒有智慧的,會讓自己產生疑問、困擾,最後選擇放棄慈悲的心,更會使造業的人顛倒,而失去正確的方向、錯認慈悲。

在任何一個環境裡,修行都有它方便的法,不離於佛陀的教理與真理相應。一個想修學的人,要放下自己的執著,依循而修,且要懂得尊重與謙虛,才可能在學習中,有所收穫,真心修學的人,所學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受用的。

若久修而不能受用,表示所學可能都不離自己的執著、妄念,必須在內心做調整,人人都可以有機會走上修行的路,是否能走向正確的道路,就很難說了。必須有因緣福報、壘劫的善根,才能接受正知正見,走上第一勝諦。沒有因緣福報之人,耳朵聽不見佛法,即使聽到了也無法相信,總與邪知邪見、是非攀緣相應,可悲ㄚ。

 

                                                                                                                   ~釋一惠於竹林精舍筆~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年無日期1

 

過去在道教慈玄慈惠堂主事20幾年來,如今雖已出家,心在大乘別無它法,卻仍就有些人會問我一些道教的問題,我心不住,給它們一些看法也好,引導它們走向正確的道路。

最近常有人會提問說:神明說的。

若果真是神明說的當然不會錯!就怕現今的人都假借神明說,而是自己意識裏頭的想法。而此若真神明說,也會不離祂經上所說的,若離開經上所說的,那就是自己生出來的,神明慈悲會用方便的法門去度眾生,雖是利益眾生,也會是有一個準則,不會一直不斷生出一些奇奇怪怪的方法。

神明上身的現況,已經不再像以前的時代了,有正事、人有所求,祂才上身,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只有當事者內心最清楚了,我過去也是拜母娘,為母娘辦道,我並不覺得有、無神這個問題,也非只有母娘辦道我說的才是真的,而是我不愚痴,我會分辨,我尊照母娘經上所說的教導眾生,也不貪一眾生,也不花招欺騙眾生,只想讓無助的眾生,走出慈玄時能把心安定下來。

母娘經也說的很清楚,度眾生的真義在哪裡,而現今的社會,許多人總喜歡離開各教的教法,生出自己的一法,去迷惑眾生,遇到困難的眾生,他是無心思去分辨的,心急的人,人家說什麼他就做什麼。應慈悲的去對待,而非用一些相去誤導他,誤導他是有業的。

我在慈玄時從不恐嚇眾生(在言語上嚇人家),從來不貪財,也不攀緣,一步一腳印,努力為母娘辦道、救拔眾生得到安定,常有信徒會說一些奇奇怪怪的法門,別的神壇說怎樣怎樣的,我們不去分辨對錯,既然來了慈玄,我就跟你們說正確的方法,信不信個人因緣,強求不得,若要用眾生喜歡的方法,我們不是不會,有樣學樣看多就會。我們很清楚說出去,是要負責的,不能讓自己背業,更不能誤導眾生。

童乩這一塊,以前我們寒暑及初一、十五,都會帶大家去拜拜,看了20幾年,你們說,若要學一些外相的東西,會學不起來嗎?冷靜看待自己,真無法看出自己內心在追求什麼嗎?修相是生滅的,修心才是真實的,當遇到境的時候,你靈動對你的幫助又有多少呢?心若不能轉,就只能被境轉,痛苦、煩惱、貪、嗔、癡,仍就不離身了,外面有許許多多的法門,若你追求的是虛妄的東西,慈玄無法滿足你。

不知大家還記得一位阿寶師姐在病床上,我們家總共去了三次,不管事孩子去或是我與堂主等人去,她都告訴我們,你們慈玄的理念不能變!就算剩下一個人,慈玄的理念都不能改變。難道大家還不能明白嗎?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年11月16日 竹林精舍 一惠法師分享

 

各位阿彌陀佛,明天是阿彌陀佛的聖誕,很感恩大家願意抽出寶貴的時間,願意來到竹林精舍,跟我一起分享簡單的認識阿彌陀佛,平常時,有太多世俗煩雜心,總是忙碌不停,為了讓大家能暫時拋開所有的世俗妄念,放下自己的我執、我見,自己意識中已定的想法,我們仰仗阿彌陀佛的功德力,把我們的心暫時攝住,在當下,能靜心聽我分享。

請各位先閉上眼睛,觀想著大殿的阿彌陀佛或是你心中的阿彌陀佛,先聽我唱誦五句後,您們再用同調的音跟我一起唱誦,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好。把眼睛打開,有沒有感受到心的安定,嘴唱耳入有殊勝感動嗎?首先我先問問大家知不知道馬英久這個人,都知道吧!我們的總統,知道並非代表認識,你不認識這個人,你心裏很想到他家,你就能到他家嗎?我想他應該不認同不接受吧?真想去,是不是必需先透過種種的管道與他認識做朋友,再陪養與他相應相知的理念,深交成為好朋友他才會答應讓你去他家呀!舉例總統的名字是大家都知道,並非要談政治,想要去他家如此,那我們想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如此呀!要先認識阿彌陀佛,再看看他需要那些條件才能與他相應來接引。

讓我們先知道阿彌陀佛是誰,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又是如何修行成道,無量壽經有記載,過去久遠劫,在世自在王佛住世的時候,有一位國王捨棄了王位,發無上道心出家修行,名為法藏比丘,就是大阿彌陀經的當機眾,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佛處修行,熟知諸佛之淨土,自己用心修持,歷經五劫修行而發殊勝的四十八願,他是認知自性體悟而發出了四十八大願,我們一般凡夫相信也會發願,基於什麼發願就各有不同了,有些人很會發願而自己的心都還不知在那裡,是不是應該讓自己的心能安住,話說回阿彌陀佛歷經五劫發了四十八願,此後就不斷的積聚功德成就清淨如來平等法身,自受用他受用圓滿成就報身,在渡化的一切過程就是應化身。

於距今十劫之前行圓滿成阿彌陀佛,現今仍在彼土演說教法,即是淨土門之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淨土故又稱接引佛。一般我們常見就如我們壁上的接引圖西方三聖,那三尊呢?中間是阿彌陀佛,兩旁則是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慈悲是觀音的代表,喜捨是大勢至,平直是代表彌陀。每一部經都有它的特點,如:楞欕經離愛為用,如來藏妙真如為體;金剛經以無住生心為用,發菩薩心為宗;法華以一乘因果為宗;華嚴以一真法界為體;彌陀以往生不退為用,以信願持名為宗,常樂我淨四德為體。這是用最簡便的介紹阿彌陀佛,再來要談一下去阿彌陀佛淨土的條件。

(觀音菩薩常本著大慈大悲的精神教度眾生,勢至菩薩對一切眾都平等的歡喜佈施,叫喜捨,彌陀,維摩經說直心是道場,阿彌陀佛以正直佛心發四十八願成就極樂淨土。)

到西方極樂世界第一要有自力,自己的願力念力,第二要有他力佛陀的功德,兩者感應道交,首先要相信有極樂世界,信為道源功德母,有信的力量才能推動我們發願,為什麼要發願到西方淨土?第一極樂世界是蓮花化生,在清淨七寶池八功德水中出生,清淨無染,相對人是從陰暗狹窄污穢中出生,西方住在七寶樓閣黃金為地,我們所住是泥土沙磚混合變異不定,西方環境是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四寶周匝圍繞時時有美妙音聲,反觀我們的環境雜亂參差不齊,吵鬧不安。極樂世界你所結交的朋友,聲聞、阿羅漢、諸菩薩眾,皆是阿鞞跋致不退轉的意思,其中還有一生補處,就是等待成佛的,都是智慧者,我們凡夫你爭我奪,互不相言煩惱痛苦,說了這麼多好處有沒有發願想到那兒修行了呢?對了,西方極樂世界有無量光,照亮我們的智慧無所障礙,無量壽免於輪迴苦,能往生西方是不是臨命終前心不顛倒?是不是要知法?有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依法修行,更要一心不亂,要如何一心不亂?是不是要斷惡修善?身不犯殺盜淫,口不犯妄語、兩舌、綺語、惡口,意不犯貪嗔痴,一個作惡多端的人你叫他的心如何定,肯定活在不安、恐懼、害怕之中,行善的人是不是快樂自在安定,不作惡半夜鬼敲門心不驚,善行多心自然能安住,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是不是要開始積集資量,才能有門票進去呢?善是純正良好的心願行為,根是表示生長之義,所謂純良的心願精進行持,求生西方,福德,作利人的善事,積聚善行謂之德。若人單以有善根,無福德的助行來配合,亦不能到西方,更進一步說,善根是指念佛的正行,福德是指一切功德的助緣,是謂一心念佛為大善根的正因,其於福業功德為助緣。一般來說世俗中利他都是屬善的資量。

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具足善根的菩薩,對彌陀經耳熟能詳,要到西方極樂世界應當發願,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執持名號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由此可知,生前若沒有具足,足夠的資量是無法往生極樂淨土。在這幾句文裡,應該清楚,想到西方我們必須採取主動,信願行缺一不可,阿彌陀佛具足所有的功德莊嚴等待眾生,但佛是被動的,你沒有具足資量是無法與他相應,若佛主動要來接引眾生,佛就起心動念了,更何況佛主動眾生就無須修持了,更無因果業力輪迴。有句話相信大家應該有聽過,菩薩清涼月,眾生心垢淨,菩薩影現中,從這幾句話中,各位應該可知,你的心準備好,具足資量,阿彌陀佛才能影現與你感應道交接引你,所謂心力帶動佛力,你的心念才能啟動佛力的加持,你的心沒有堅定,佛也幫不了你。坊間常會有人自說能幫沒有念佛信願的人,在死後往生西方,這是背佛經而說,聽者要有智慧分辨,還有許多人每天念很多佛也拜很多佛,卻用錯心,用著自己的執著拜佛,是與執著相應,用嗔恨的心拜佛與嗔恨相關,用貪求的人拜佛與貪心相應,雜染心與雜染相應,應該放下所有通身靠倒,相信阿彌陀佛的願力才能與佛相應。憨山大師的費閑歌裏說,念佛容易信心難,拜佛容易敬心難,心不虔誠總是閑,身拜彌陀心散亂,頭顱磕破亦往然,不管拜佛念佛不離心,想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心中要安立兩個相狀,一相信名號的功德力,二淨土的莊嚴,念佛法門是從有相裏再契入無相,先觀極樂世界的殊勝,讓自己的心嚮往而發願念佛,在他力門,彌陀的加持,業障消除,福慧增長成就現世的安樂,在果地來說,淨土的攝受,念佛累積資量,相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才就救拔我們,憶念淨土莊嚴,才能相應,想問各位,帶著煩惱、嗔恨、愚痴,總總可以到西方嗎?不可以吧!就如有人說煩死了,我還是念佛到西方好,你有煩的心,怎麼可清淨,也有人說氣死我了,什麼都不管,我念佛到西方了,有可能嗎?我兒子這麼不孝,我來去西方好,帶著怒心怎麼可能去得了呢?你心中有任何的執著妄念都無法到西方,這些所有煩惱就是你的冤親債主,在你生病無常時,都會出現來障礙你,我們是不是要在我們身體好好的時候就要去解除,而這些障礙都非在境緣外相,而是來自我們的意識心,要解意識中的執著妄念,就要知因緣法,佛所說,法法相通自性,仍須次第而成就。

各位有上班的有家庭主婦,想先問上班的,進入一家陌生的公司,剛開始是不是要從最基本的一步一步學習,等所有的都學會,你才能勝任,修學佛法想到西方是不是要有次第的了解,才能到達,而家庭主婦,想要煮一道好吃的菜是不是要準備齊全,要有總總的眾緣合和,才能煮出來上菜,光想是無法完成的,就如你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必須積集資糧才能到。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年6月28日一惠法師分享

 

禁足一百多天了,這段時間看了九部論以及多部大乘經典。我深知解脫是這個我,輪迴也是這個我,了解了世間一切皆是循業發現。

能認識自己,對修行很有幫助。當你在反觀的時候,內心產生了更多的煩惱與不安,就要重新思量。往往很多人在反觀時,離不開執著、妄念,隨著自己主觀意識落入一般世俗,總是在你對我錯、善惡分別裡打轉。

當再遇到類似問題時,你又重回舊的印象,產生無明、煩惱。世間法,善、惡、對、錯,因人而異,各個見解不同,有很多爭議。

反觀佛陀的真理,緣起性空,因緣生、因緣滅,一切事由,皆因自己的一念之間。

借事歷心,任何人、事、物,自己不執著留在心中,何來煩惱可言?共勉之。

 

                                                                                                                      ~釋一惠於竹林精舍筆~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年8月24日 竹林精舍 一惠法師分享

 

念經的時候,我們時常念這句話:願消三障諸煩惱。

你們可知何謂三障?煩惱障,業障、報障。

為什麼會有煩惱障?因為心起了貪、瞋、癡,所以煩惱就起來了,起了煩惱還不自覺,

又用習氣、執著去造做,業障就起來了,業障起了怎麼辦?若有點覺性,知道自己做錯、造業了,

趕緊懺悔。如何懺悔?參加法會消業,但這是相上的消業,仍屬生滅法門不就近,因你還會再去造就,

必須從你內心至誠發起懺悔,從心起來的懺悔是真懺悔,它能調伏你的心,不再造做。

業障生起你仍不知,還繼續的造做那就落入了報障了,有因必有果,今生苦來生就更苦,

若不知道修,一世是會比一世苦的,各位不能不知。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年8月23日 一惠法師分享

 

追尋擁有是業障,金剛經不著相,你看到什麼?

你的心如真善,業一定會消,真正發自內心的善一定會改觀,

人的好與壞是你心做主,你覺得是好,這個人就是好,你覺得不好,那就是不好,

是非不是在我們身上,而是在各人身上,因為我說是,你認為不是,講是非的人當深思。

佛為什麼一直講經?祂是一直種種子,一直講,能不能懂那是眾生的事情,要不要都沒有關係,

種子一定會發芽的。

攀緣一定會迷失,有要渡眾生的心,就會攀緣,就會貪、妄、迷失,就會有是非。

唯有真如才能轉魔,沒有佛拿不出真如來,經就是照妖鏡,是魔是佛立馬發現。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年8月23日 一惠法師分享

 

凡夫眾生雜染心重,佛陀的心是清淨的,唯有清淨的心才能生出智慧,

才能體悟,當你在讀經時,你生清淨心看經第一念是真的,你會隨著佛陀講的法喜充滿的走下去,

但當你回神看文字時,就被當下文字障礙了,那只是佛法離了那種感覺。

你想跳脫文字,就等於落入文字當中,你心夠清淨你就能離文字,不用執著文字框框,那就是真如。

你要找一個沒有框框的法,也是落入框框當中,有框框就非佛說,離開真如離開本生就是框框。

佛陀為什麼能攝眾,因佛是用真如攝眾的,我們為什麼沒辦法、沒這個力量呢?

因為我們的心被綁住了,沒辦法展現出真如來,因心在你那邊覺受不同,

所以沒辦法給眾生,你能受多少那是福報問題,我是出家人,我只能給你正知正見,你相信才能得,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年8月12日 一惠法師分享

 

轉念成功,累世習氣會變少,佛陀智慧會越來越多,身心清淨安住。

轉識為智,把過去式念頭,轉為清淨,把雜染的念頭轉變為正知正見、

如理如法,雜染的世俗之見變為佛陀的正智、真如、智慧。有成長,

遇事時內心就如如不動,內心一動就牽引,是非一進來,內心要不動,

看著、安住心,你的心一攀緣思惟就來,再遇外境,那麼是是非非就陸續而來了,

如何才能發現、有成長,那要看你處理事情,是拿哪一種智慧來處理,

用凡夫思想是攀緣、是是非,用佛理是斷惡修善的智慧、是真如、自性、是如如不動的。

當你認識自己,心中無是非自然不會與是非互動,就不會中邪思、邪見,這個過程生起會自動滅下來。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年7月28日 一惠法師分享

 

觀照般若是了解文字智慧以後,反觀自我,能觀照到佛陀真實義所生的智慧,

而不是觀照自己通達文字般若以後,能觀察到佛陀的真實意義,那才能與佛陀智慧相等,

才能成為實相般若、實相智慧。

文字般若,從文字上去了解、迴光返照在文字上,是有為法、文字相,

迴光返照還在自己身上,不離文字,迴光返照是要照佛陀的真實義(不在相上),才能滅相。

當你觀到佛陀實相,那只是觀到而已,叫觀照般若,還沒有實際做到,

必須你自己做到跟佛陀一樣時,就與佛平等無二,這才叫實相般若,才是佛陀的智慧與佛平等。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年7月19日 一惠法師分享

 

在人生的旅途中,人們總是不斷的在追尋自己的理想與抱負,

可曾停下腳步去思惟,你一生所追尋的所有,當無常到時,

你能帶走的是什麼?

儘管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萬般帶不走,只有業隨身。

卻仍舊不放棄自己追尋的欲妄,因為想要擁有更多,帶來許多的煩惱與痛苦,

害怕失去所擁有的一切,造做了總總罪業,而當擁有的時候,卻永遠無法滿足,

因為這樣的慾妄,而產生你我的紛爭,在恐懼不安是非裏過日子,默然的接受,因果與輪迴。

真有想修的人,要了解境緣外的東西,不管你擁有多少,都會隨著時間、空間的變化,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年7月27日 一惠法師分享

靜坐時你的心往外不著於塵,往內不住ˋ於相,靜坐時心中妄念不起,就無所謂的動與不動,

若你內心著於塵境識不動是妄,動也是妄,不求坐個幾年頭就能達到心清淨。

我們的無明、習氣是累世來,沒這麼容易就定下來的,最基本要讓自己在一日復一日的靜坐中,

妄念越來越少,清淨心越見越明,有念頭的靜坐是會讓自己失去本來的面目,而隨著念頭的滋長,

心更加的迷惑追求。

但靜坐也並非呆坐,要有基本了解坐禪的真義,想與不想是執著,觀照內心解行才是坐禪,

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孩子是不能跑的,凡事不能急著想要有所得,先解內心的起心動念,

煩亂的人看似坐,其實非坐,內心安定的人,不坐亦是坐,修禪坐的人,若無法自覺看不見妄念,

是沒辦法得到坐禪的真實義,靜坐最主要是要能從定中生出智慧,涅槃經言:定多慧少不離無明,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年7月14日 一惠法師分享

 

靈這個字,總讓人有許多的遐想,充滿著神秘,也讓人好奇、敬畏,靈動更是有許多,

有些到處跑靈山最後也能動,這個動如何只有自己清楚,氣功也能動,自發功也能動,

神明上身也能動,也有許多內心渴望而從慾妄中生出了動,不自覺而誤認為是神動,

不管如何動全身動,對身體都有所幫助。

瑤池收圓定慧解脫經就有提及,健身練體,在世俗、道教裏就有許多靈動者,

而靈動並非完全都能為神明所採用,100位靈動者或許只有一、兩個真正是為神明採用,

也有可能連一個都沒有,現在到任何壇、堂、廟都可以看見許多人在靈動,

而又有幾人能通過眾神的考驗,成為代言人呢?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年7月6日 一惠法師分享

經,沒有哪一部比較好,哪一部不好,都是佛為眾生宣說的法要。

沒有高低之分,只有各人契機與不契機,而每個人讀經的方法也不同。

對我而言,我首先會讀原文有個概念,再讀解經,解經讀三位不同的人寫的,

再讀回原文。

我們都是凡夫眾生,還是從最基本開始。

我又自編故事與你們分享,你想學做菜頭糕,首先是不是要知道它的成份是什麼,

水、米,再來整個做法的過程,到最後蒸好完成一塊,完整的菜頭糕,然後把它吃完。

雖是一個小故事,從開始想、因緣生起,水、米、磨因緣合和,到吃完因緣滅。

本來沒有到有,是不是提及了空性,下回你要再做的時候不用問人,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年7月4日 一惠法師分享

攀緣心起,一切皆成亂,惡緣、善緣皆是緣,

緣從何處來?不離妄想來。

何來妄想生?因不知本心。

在任何的新聞報導中,我們都要記住,守住自己的身、口業,

對出家人的報導,更是要如此,免得謗佛。

社會的新聞也一樣,守住身、口、意,不需造共業,不是不能關懷,

而只要做該做的事,念經,念佛的迴向。

任何的言語,都只會造成社會的不安與動盪。

修行是什麼?不隨波逐流,認清真理,盡自己的本份。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