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菩薩——道德馨香遍法界
  現在講爐香讚的第二個階段(境界)——學菩薩。學佛的人,要求道德馨香,就得發菩提心。修行的法門很多
,但最怕遇到問題就說:「我拜這尊佛,不知道佛有沒有在這個地方呢?」中國有一個佛典故事,一位開悟的禪師
,回到原來的寺院,想度師父。師父雖然很認真地用功讀書,每天唸經拜佛,但是對於修行尚未了解。有一天,師父坐在窗前看書,古時窗戶是用紙糊的,剛好有隻蒼蠅在窗前鑽來鑽去,儘管旁邊有個洞,蒼蠅卻一個勁兒往紙裡鑽,當然鑽不出去。徒弟看到便對蒼蠅說:「空門不肯出
,投窗也太癡,百年鑽故紙,何日出頭時?」師父聽了覺得弟子像在指桑罵槐。又有一天,師父身體不適,徒兒幫師父洗澡,徒兒以水拍師父背膀說:「好一座大殿,可惜佛已經不靈了。」人的身體就像一座大殿,心裡有一尊佛
,心就是佛。釋迦牟尼佛過去生在世修行時,有一世,家中大難很多,忉利天天王遂變成人對他說;「你一身的災難及業障,就是因為學佛皈依,度人助人,所以,別人的業障都背在你身上。因此,不要再度人了,要不然到最後
,不只是災難,還會下地獄。」一般人聽了一定不敢再助人了。但是,佛陀卻回答說:「如果我曾幫忙的人,都往生到善的地方,那我下地獄也沒關係,菩薩但願眾生得離苦得樂。」當然,忉利天天王只是在試鍊過去世修行的釋迦牟尼佛而已。一般人發菩薩心學佛,碰到災難就怨天尤人不拜了;真正要學佛、作菩薩,當如釋迦牟尼佛過去在世修行時,度人學佛皈依,幫助人興建道場,認真行菩薩道。

  舍利弗(佛弟子)過去世曾在山上修行,有回進城,在城門口遇到一位小姐哭得非常傷心,就問她為什麼哭?小姐說,因為母親生病,醫生說母親的藥要加入修行人的眼睛。舍利弗當下發心當菩薩,將左眼挖下,此時女孩卻大叫:「非左眼,是右眼。」舍利弗想說這下麻煩了,挖了左眼尚有右眼可看,再挖,就要看不見了。可是,一想到既然要當菩薩,就挖吧!結果女孩卻嫌修行人修得不夠清淨,眼睛很臭,便把眼睛丟在地上用腳踩破。舍利弗感嘆世間菩薩不好做,幫了忙還被嫌棄毀謗,算了,不如回山!

  一個發心修行的人,不要只拜三天佛,只燒三柱香,三天吃三把空心菜,就要求上西天。三柱香求的應該是如何幫助別人,香代表道德,道德香代表道德香爐,一定要有爐,才有香,也就是說修行人要照顧自己的身體才能修行。身體是香爐,燈是法器,有香又有爐,才叫爐香讚。將香爐放大一點,還可以代表一個家庭,香爐修行人,應將家庭的香爐照顧好,道德馨香從家庭大香爐薰起;相同的,事業也是香爐,也要照顧好;慈光山也是香爐,也要照顧好,咱們的道德馨香、法香散發出去,就是「爐香乍爇 法界蒙薰」,諸佛菩薩在法界都能聞到。道德的香,隨處結祥雲。發菩薩心修行,走到那裡都與佛同在,到處都得到吉祥,虔誠行善,修福修慧,學菩薩誠懇殷切現全身,就是「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

  瞭解事情的真相與真理,透徹一切事務的實相,這就是慧。如果對於事情的真理實相不瞭解,就會徬徨,即便是個好人,也只能說是個有福報的好人,不能夠解脫。

  有個畫家來請教,希望法師指導他的畫,要如何才能突破意境。他畫的都是枯葉枯土,有種殘敗、挫折與落寞的感覺。我說,我對畫外行,既然來請教,當時就告訴他
,四、五年前他的畫作都是畫古董畫,當時的心情應該鬱鬱寡歡,很不開朗。現在雖然畫枯葉枯土,卻和之前很不一樣。譬如,一位貌美的小姐,和一位滿臉皺紋的老婆婆
。老婆婆雖然滿臉皺紋,生病潦倒,在藝術家的眼中,她為兒女、人生付出的種種,其美遠勝於妙齡靚女的世俗美
,因為藝術家要能脫離世俗膚淺,看到生命的美感。對於生意失敗的人,藝術家或許看到的是,他曾經為生意奮鬥
、努力過的力道與刻痕,也是美。藝術家筆下的枯葉枯土
、日落黃花,雖然已是夕陽黃昏,因為曾經絢美,即便眼前落葉蕭條,仍能看出畫家已體會出生命更進一層的美感
。希望他能再突破,因為他還沒有到達究竟。

  修行也一樣,對人生價值觀的評判,起碼要有這種觀念,事情不能只停留在庸俗、膚淺的層次。欣賞人生,不能只論表面的美醜,這也是學佛。所以一個修行人,要提高生活品質,佛法真理實相的認識證悟,非常重要。修行人,修福也要修慧,福慧雙修,真理透徹以後,還要利益他人。


文章來自:http://www.zgs.org.tw/epaperSystem/periodical/9709/lmenu2-8-2.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