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懺懺他


有一位信徒問天童普交禪師:「修懺悔法門是為自己懺悔?還是為他人懺悔呢?若為自己懺悔,自己的罪性從何而來?若為他人,他人非我,我怎能為他人懺悔?」
普交禪師一時無法回答,便開始雲遊參訪,希望能解開這個難題。
有一天,普交禪師來到泐潭應乾禪師那裡,剛剛踏進門,泐潭禪師突然大叫「喝」了一聲。
普交禪師不明白這「喝」一聲的意義,不過想到既然前來問道,應該自己先表明來意。正想要開口時,泐潭禪師的禪杖已先打了過來,普交不明所以,想到自己是來參訪的,只有忍耐。
數日後,泐潭禪師對普交說道:「我有一個古德公案,想與你商量。」普交才要啟口說好,泐潭又大「喝」一聲。
在「喝」聲中,普交禪師豁然開悟了,不禁哈哈大笑。
泐潭禪師走下禪床,執著普交禪師的手說道:「你會佛法嗎?」
普交禪師也學著泐潭禪師,「喝」了一聲,把泐潭禪師的手甩開,泐潭禪師哈哈大笑。
懺悔法門,有層次深淺。在佛教裡有法懺,就是誦經、禮懺;有功德懺,就是做種種好事,將功折罪,也可以消除罪業;還有無生懺,就如有一首偈說:「罪從心起將心滅,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為自己懺,亦為他人懺;為他人懺,亦為自己懺。自他無二,事理一如。何必要把自己與一切眾生分開?在事相上,當然有罪有業,有業有報。但在自性本體上,那有罪業之假名?
「喝」的一聲,是善是惡?是常是暫?是己是他?眾生有分別,但在真理上實無分別,在禪的世界,亦無分別



心淨國土淨


有一位非常虔誠的信徒,每天都從自家花園裡,採擷鮮花到寺院裡來供佛。
某天,她送花送到佛殿,巧遇無德禪師,無德禪師歡喜地說:「經典記載,常以香花供佛者的人,來世得莊嚴相好的容貌。」
信徒也歡喜地回答:「採花供佛是應該的,我每次到佛殿裡來,自覺心靈好像洗滌過般清涼、清淨,但回到家中,心就煩亂了。請問禪師,身處在這個煩囂的塵世中,如何保持一顆清淨純潔的心呢?」
無德禪師反問:「插在瓶子裡的鮮花,如何保持它的新鮮呢?」
信徒回答道:「每天替它換水,把它腐爛的根剪去一截。因為花梗泡在水裡很容易腐爛,腐爛之後,水分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謝。」
無德禪師說:「一點也不錯!我們保持一顆清淨純潔的心,道理也是一樣。生活環境就像花瓶裡的水,我們就是花。唯有不停地淨化我們的身心,變化我們的氣質,並且不斷地懺悔、檢討,改進陋習、缺點,把不正當的心念從心中革除,這樣才能不停地吸收到大自然的養分。」
信徒聽得非常歡喜,作禮感謝道:「謝謝禪師的開示,希望以後有機會能過一段寺院中禪者的生活,享受晨鐘暮鼓、菩提梵唱的寧靜。」
無德禪師說:「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脈搏跳動就是鐘鼓,身體即是廟宇,兩耳就是菩提。無處不是寧靜,又何必等到寺院來呢?古德有言『熱鬧場中作道場』,只要自己息下妄緣,拋開雜念,那裡不寧靜?如果說你心裡不寧靜,就算住在深山古寺裡,一樣無法修行。」


禪者的生活,正是熱鬧場中作道場,只要滅卻心頭火,不論何處都可以感到自在清涼。參禪者重視「當下」,何必期待明天呢?所以「參禪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亦涼。」就是這個道理。






















 


感謝 喵喵 的美圖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