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消息
安太歲及點光明燈活動可到農曆2月底以前。 正月十六開始天天可補春運制年煞,請攜帶五種水果+一包餅乾+三碗米+乾淨衣服一件上午10:50準時到。

105年11月24日  一惠法師小便箋

 

我的身體不是我,是地、水、火、風四大和合;我的感覺不是我,是虛妄不實的;我的意識不是我,是性空,這些都不是我,究竟我是什麼呢?我是一個假名,因緣和合而生,因緣離散而滅。我們凡夫妄想我為真實,有了對立,產生了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從假名假相裡造就因緣,不斷的在輪迴,為了解脫輪迴,我們用你這假我,修出一個真我,雖然這個身體不是我,感覺不是我,意識不是我,離開了這個我,卻無法找回真實的我。

相對的修般若波羅蜜,非般若波羅蜜,離般若波羅蜜,更無般若波羅蜜,有即無,無即有,相非相,離相而從相修,無修而修,雖無可證而證,法無定法,變化無常實無一法可得,修世俗而非世俗,修出世而無有出世,那一念妄,萬法皆生,那一念不動,無一法可修,無始以來一念妄動相續不停,才生解脫之道。

佛陀智慧無量,為了救拔迷失的眾生,從無說到有,從有說到無,看似說了三藏十二部,實而無說,種種道都是善巧的方便,所有的語言文字無非引導我們找回本來的面目。不是佛陀不慈悲繞大圈子,不直接給我們,而是我們人人具有無需他人給,只要願意把佛陀的法義了,就顯現了。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11月23日  一惠法師小便箋

 

剛開始因為不懂,所以覺得自己在閉關,經過了將近兩年,經論讀的越多,越覺的慚愧,我那有資格呀!應該說禁足才對,在禁足其間,我深深感受到,原來智慧並非在經文上或古大德的書中,佛陀所說的三藏十二部,無非是要引導我們走向清淨的本性,回到本來的面目,佛陀慈悲古大德憐憫,放下了許多方便善巧的法門教導我們,為了給我們正確的知見與方向。

今天早上飯後寫分享文時,突然有一些的覺醒,原來智慧不在外求,而是那一念清淨心,當一個人靜下心來的時候內心所湧現出來,與雜染時所浮現的完全不相同。不起雜染心時,內心是一片寧靜,所思惟都與佛的法義相應,喜悅自然的顯現出來,常常你讀經時不懂的句子突然明白了,修行原來要做的就是如何保持清淨的心,把心安住不可亂動,智慧在清淨中生出來的。清淨就是智慧,它們是一非二,而清淨的心並非禁足才有的,是人人本來具足的,雖不算是什麼突破,但能實實在在體悟到這一點,也不枉費我禁足了,修行本來就需要有許多方便的法門,讓我們認清路途,但我們可要懂得警惕自己,不要迷失執著方便法。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11月22日  一惠法師小便箋

 

佛陀所說的法,既深且細妙不可言,非世間的聰明,世間的學問不等於佛的智慧,世間的聰明離不開自我意識的妄念,或許因世間的學問讀的比較高,對於經文上的文字理解的很快,也很容易執著在文字上,稍一不小心會誤認所讀的都了解了,其實那都是自己在文字上解意,非佛陀之實義。佛法真理無量無邊,不是短暫熏習就能明瞭的,必須多讀經,在日常生活生依教奉行,時時用經文上所說的法義觀照自己內心的起心動念,待人處事不離真理。

一個人學習佛法不是只單靠相上的轉變,最重要的是內心的轉變,遇到順逆境的時候心不被境轉,心能不住在境上而能轉境,當下思惟所讀過經文上的字句,而不執著在相上,與法義相應這樣才能落實的修行。

若把世間的聰明比於佛法的智慧,那就千差萬別了,佛法是教導我們離相而修心無所執著,執著在自己意識中的聰明會障礙佛法的實義,放下世間的聰明走入佛法的真理,許多人讀了一些經文或解義,在不知不覺中,把別人的資糧都灌在自己身上,誤以為已經懂了,其實這都還屬於數他人實,非旦受益不大,反容易起貢高我慢之心,失去了正確的知見義理,我們可得時時返觀自己才好呀!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11月21日  一惠法師小便箋

 

不管修行你選擇那一種法門,都必須與他的宗旨相應,無法相印就不能受用。雜染的心就會與煩惱、是非相應,待人處事與顛倒無明結合;清淨的心勢必會與諸佛菩薩相印,漸漸遠離業力輪迴。而什麼是雜染心,譬喻:您所修、所行、所做都與我為中心,每做一件事都執著貪愛,有種種不善的念頭生起,這就是雜染。什麼是清淨心,還未得到清淨心很難具體的說,即使證到了清淨,心也無法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只能說如何走向清淨心,那就是你念念要與真理相應,時時不忘佛陀所教導方便施設的法門。譬喻: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任何人、事、物都能憶念經文上所說文句,而從內心去轉變,往善的方向走,慢慢就能與清淨相應,與清淨相應可以減少煩惱痛苦,待人處事必會自在無憂。

修行能受用不是你外相上改變了多少,而是你認識自己的起心動念了嗎?當你一念起來時,你看到是外相境緣變化無常隨之起舞,還是你見到自己內心的顛倒無明,而當下轉變自己離開顛倒無明呢?萬法唯心造,善惡一念間,如想真心走上正確的修行路,莫愁境緣外相,只管往內心修,心淨國土淨,心善則無惡人,心淨無煩惱,內心清淨就無一處污染,適時迴光返照,順逆皆遠離,內心不住,清淨就顯現了。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11月20日  一惠法師小便箋

 

有所得亦非有所得,無所得亦非無所得,有所得是虛妄,無所得是空性,般若妙在了不可得,不是在虛妄中得,亦不在空性得,卻又不離虛妄,不離空性,更妙的是它可從一化為無量的方便法,又可能無量方便化為一,而非無量也非一,而是平等無二本來具足的。般若無修無證不住一法,卻不離一法,一步一腳印,依循佛陀的腳步實實在在提升自己,日常的生活中見色而不動,見受而不住,見想而不起念,在行中而無有行,見識於虛妄,在色、受、想、行、識中體悟清淨的本性。佛陀妙智慧,我們凡夫見佛陀有所說,然佛陀卻是說而無說,見佛陀有生、老、病、死有來有去,而佛陀本無來去,更無生、老、病、死,佛陀心無所住,常住三昧中,我們凡夫因背覺合塵,在雜染中分別生出了種種虛幻的妄念,佛陀慈悲無住生心,為了教導我們而說四諦、十二因緣、十八界、四念處、四無礙、五根、五力、六度…等,種種的方便,皆因我們迷妄失真,無法見到自己本來的面目,在般若會上佛陀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把一切真實義表達一清二楚,心中有一念、一住、一法都不離虛妄,「清淨」無法可說,非修非證而來,人人皆有。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11月19日  一惠法師小便箋

 

目前有幾位在讀誦般若波羅蜜經,我懂的也未必比他們多,但總想把自己了解的那麼一點與他們分享,說實在的我智慧淺薄,又非能用文字語言去表達,或許用空氣去表達般若波羅蜜比較容易了解些,空氣無形、無色、無相,你不能說出一個樣來,也無法拿來看,不能因為看不見,就否決它的存在,說它存在,任誰都拿不出,沒有了空氣我們的生命就不存在,我們每天都靠那一口氣才活下來的,而呼吸空氣是很自然的,不是你想要呼吸才呼吸的,你不動一念,仍就會吸到空氣,這就是般若波羅蜜。空氣不會因為你不呼吸,它就不存在,也非你呼吸他才存在,般若波羅蜜也是如此,不管你知不知道,都未曾離開我們,我們凡夫背覺合塵迷在六根六塵十八界,隨著境緣轉,失去了本來的清淨,所以須要用各種方便的法門引導我們走向清淨的本性,般若經一直在文字上繞口令,無非是要我們認清無所得無所住才是實義。所以說,方便是般若波羅蜜,離開方便則非般若波羅蜜,能在一切方便法中,不動念、不住、無所得、平等無二是般若波羅蜜。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11月18日  一惠法師小便箋

 

無所得無所求是般若波羅蜜,這與世間法並無差別,在生活中只要心中有所得、有所求,就會帶來煩惱、痛苦,無法離開是是非非,若無所得、無所求,盡心的做就可以自在快樂,有所得的心是攀緣心,是輪迴的根本,無所得的心是自在的心,卻又可實得,遠離是非煩惱,我們迷失了本來的清淨覺性,總是在相上追求有所得,有因緣接受佛法的熏習,卻常常無法拋開過去劫以來的習性,仍就在不知不覺中又產生了有相,才是真實的放不下相的束縛,總執著在有所得,般若經告訴我們無所得才能顯真實,清淨是無語言文字的,為了讓迷失的我們了解,在無可說中用了許多的方便,有了種種的相,在種種的法中去離一切相,離一切相又非不在相,無一法可修,又必須不離一法,簡單的說,在修行的路上,你一動念,就偏離了般若波羅蜜,在不動一念中實修,則與般若波羅蜜相應,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證,又非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所住,清淨就顯現,水本清淨,因染才須沈澱。不容易,不過沒關係,方向正確,只要能堅信,努力總有一時能顯。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11月17日  一惠法師小便箋

 

讀大般若波羅密經給我的震撼與感動,至今將近一年了,仍就會在內心有所動盪,如今讀小品般若,更是讓我憶念著,佛陀的智慧不可思議,佛陀的慈悲世希有,整部般若經所要表達的是離開了一切相,也離開了所有文字、語言,在離相的情形下,佛陀為了讓無知的眾生能明了「人人皆有平等的清淨本性」,卻還能說出了六百卷的文,那是何等的智慧與慈悲呀!心不能有所住,更不能有任何的念起,卻又不能離開六根、六塵、十八界,如此的境界,我們凡夫眾生即使懂了,卻也是遙不可及,要想解脫沒有至誠的信、願,精進的努力,那是不可能得到的。在般若經裡,最終是用文字來表達,所有的相是虛幻不實,而能給眾生的皆是方便戲論,若說般若波羅密多,即沒有相也無語言、文字,平等了不可得,你我皆有。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11月16日  一惠法師小便箋

 

修行一定要有堅定的信願,雖然我們現在還做不到佛陀所教導的真理,所說的法義也還未完全明白,但不代表我們永遠做不到,也非永遠不能了解,只要有正知正見,對於佛所說的真理不懷疑,精進認真修學,相信總有一時,我們能轉迷成悟如願達成,莫為現今無法做到而灰心退轉,更不可因不明白而起顛倒,失去了信心,更應努力不懈堅定信願去熏習得到佛菩薩的加持,諸佛菩薩慈悲是不會捨棄任何一位眾生,有如慈母對子,施設了無量無邊的善巧方便,收攝眾生迷惑顛倒的心,能早日找回本來的面目,怕的是無知的眾生捨棄了佛菩薩,背佛而走向輪迴的路,什麼是苦,輪迴是苦,輪迴三界不知何時才能出離。

如今雖也在三界輪迴,所幸的是我們能得人身,生在有三寶的國度,又能親近到三寶,這可是累世所積集的福德因緣,可別錯過了,來生在何處流轉還不知呢?莫為今生苦而煩惱,那是前世所造之因,今世之果報,隨緣盡份,好為來世努力做好資糧,修一分免一分的煩惱、障礙,悟一分得一分的清淨,只要道路選擇正確,終有到達之時。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11月13日  一惠法師小便箋

 

我寫的文章是一體兩面,你讀分享文時,你是看見自己,還是看到別人,看見自己的人,你能迴光返照,依分享文的內容能轉化自己,把自己的無明妄念照破,漸離執著習氣,走入正知、正見成佛之道。若你看見的是別人,那就算你很認真,每一篇都看,那也改變不了什麼,習氣執著仍就,你只是讀個文字,文字不能給你什麼,因為文字是外境,是個助緣,唯有進一步提昇「思」,思就是你自己的了,能依文而思其義,有了思才能產生自己的智慧,依智慧而行才是正確的入道。修行人很怕很認真在文字上的讀誦,而不解其義,成為一種阻礙,看似懂很多,卻都是數他人寶,遇緣對境的時候一點用處都沒有,佛法的真理是貫穿十方周遍法界,怎可能無法受用呢?那是因為你所修的只在文字道理上,而沒有提升在自己身上,往自己內心去修正,解脫也好、成佛也好,最簡單的消除煩惱、痛苦,這些都不是在別人身上,而是你自己呀!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