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消息
安太歲及點光明燈活動可到農曆2月底以前。 正月十六開始天天可補春運制年煞,請攜帶五種水果+一包餅乾+三碗米+乾淨衣服一件上午10:50準時到。

105年11月12日  一惠法師小便箋

 

我們的無明最常出現就是你在很忙的時候,這時有任何的風吹草動,都能引發你的無明,無明若只存在你的心中沒有顯露出來,那是你自己的事,而有些無明強壓在心裡,也會讓自己內傷,若無明表現出來那就鐵定會傷到他人,就會引發是非諍執,演變成一種相續,無明就是疑惑,有了惑就會造業,造業就有輪迴。每天活在忙碌中的我們,為了追尋安定富裕的生活,付出了一生,最終卻一樣也帶不走,人生是無始無終,不知從什麼地方來,也不知將往何處,只有過程中為了食、衣、住、行而拼命,想擁有越多就越辛苦。也常在現相中覺得不公平,一樣生為人,為何有人天生就富貴,有人一生都貧窮,豈知這一切不是今生造就的,是因果業力輪迴的顯現,想改變自己的人生,唯有改變自己的業力,創造善的因,才能得善的果,基本上一個人心存善念,就能感受安定,一個人的心能安定,就能生智慧,有智慧的人,就能遠離無明,見到光明。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11月11日  一惠法師小便箋

 

末法修行法門有千萬種,每個法門都有他渡眾的方法,只要是引導眾生向善都不是壞事,在此,我不談別的教門,我是一位出家人,佛教利益眾生是以佛的真理教化人,使眾生確能了解佛法的本義,決定生起正信、正見依法修行,而能得到解脫,更令眾生信解佛法的真理啟發菩提心,親近三寶,聽聞佛法,如法修行,入第一勝諦,走入成佛的正道。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能得人身怎可錯過呢?佛法中雖也可看見佛用種種善巧的方便引導眾生修行,那畢竟是方便而不究竟,學佛之人不可落入只取大海中的一個泡沫,而放棄了整片大海,佛法的教門是貫穿的,可從無量化為一,亦可從一化為無量,沒有任何時間、空間的限制,若你所修的法門是有時間、空間的阻礙,那是善巧方便,而非第一勝諦,那可要再精進努力,多讀一些大乘經典,提升自己的見聞熏修,才能契入於佛的知見,佛的真理,宇宙萬物的真相。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11月10日  一惠法師小便箋

 

記得修行不是修別人,也不是替他人修,修行完完全全是修自己,能把自己修好才能引導別人修學,自己的身體也是四大和或說七大(地、水、火、風、空、見、識)並非真實的,只因那一念的執著妄念,就不斷的輪迴在三界之中,而修就是把我們那份執著的心給融化,執著帶給我們無明心、攀緣心、是非種種變化不定的心,讓我們痛苦、煩惱,把原本清淨的心背覺合塵,變成污染的心,豈知連身都是因緣的假合,又怎會有其它任何真的現相呢?執著是一種大虛幻,而我們卻把這個虛幻當成真實,顛倒無知,犯下許多的罪業,造作輪迴的因,過去不是我們能改變的,已造成的只能接受,未來還未至想再多也只是理想化,是否有因緣實現還是未知數,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握當下迴光返照,照見自己的一念,轉染成淨。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11月9日  一惠法師小便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一眼就能看出別人錯誤的行為,那怕是一些小小的細節,耳根也是相當利,往往別人的一句話,就可以分辨出別人有沒有無明,當見到一個人的臉上的表情,也能知道是否生起無明了,別人生氣或歡喜,從氣氛中也可以感受得出來,對於別人的種種我們都起很敏銳的知道,但相反對於自己往往就比較遲鈍,有些時候自己說話的語氣流露強烈的無明,卻毫不知覺,他人覺受告知還會掩飾說我那有呀!當自己情緒波動,臉上表情難看卻不覺,他人若問起還會覺的無辜,這是很可悲的。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基本的禮節與禮貌,往往因為習氣而忽略了,表現出來許多小動作,其實是不敬的,卻把它當成了理所當然,這就是為何要修學佛法,佛陀教導我們的是收攝自己的身、口、意,迴光返照見到自己的習氣執著,學習如何禮敬他人,轉變自己,「修」,人不能只在嘴上,必須身體力行。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11月8日  一惠法師小便箋

 

在這一生,我們會遇見種種不同的緣,遇緣不攀緣,則是善緣,無任何的是非,遇緣起攀緣心,則生種種煩惱,就會成為惡緣,緣本身無好壞,是心起來攀緣才會起變化,緣是一種現相,會生必會滅,想要緣生是煩惱根,不想緣滅成為痛苦的根,業從緣生緣滅的過程中生起,因順緣祈願它長常不變,因不順的緣祈願它能早日消滅,卻又不是你能掌握的,總是為了這個緣而障礙了我們的心,隨著緣的變化起落不定,喜、怒、哀、樂成為家常便飯跟隨著我們,這並非緣之錯,是因那一念心為緣而轉。當遇緣心不起攀緣的心,而能隨緣盡份無所住,一切就能自在了,就如你到市場買菜,見到一位出家比丘在托缽,你隨緣而供養心不住,這個緣就是善緣,你到公司今天剛好有一個緣份要出差,你就隨緣出差,事情辦完就回來公司交差,不起攀緣,什麼事都自在,到道場做義工有什麼工作就做什麼工作,不刻意去攀緣,你做的即歡喜又自在。善緣、惡緣無非是你心中的那一念不是嗎?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11月7日  一惠法師小便箋

 

修行第一步必須學習接受他人的批評指教,我們都是凡夫眾生,容易發現別人的缺點,卻看不見自己的缺點,往往我們在言行舉止中展漏了自己的執著無明,而卻不覺,要經過他人的告知,若無法接受他人的點醒,那就永遠隨者執著無明障礙了自己的修行,更會失去了善緣,能納受他人的建言,我們走的路才能更加寬廣。經言:「心淨則國土淨」。在日常生活中,雜染少的人他的心就會比較慈悲,福報相對深厚,在待人處事所發出來的心都是善的念,不會去找別人的缺點,反會看見別人種種的優點又充實,心時時與善相應。常會見到有些人日子過的很不踏實,眼裡所見都是不好的,接觸的人、事也比較是非,這並非環境的造成,而是自己的心雜染太多,時時與不善相應,卻不自覺。修行的路上,接受善的批評指教,迴光返照轉變自己的心態,一切就改變了。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11月6日  一惠法師小便箋

 

何謂法,一字、一句、一詞、一文無一不是法,你說、他說、我說皆不離法,而這些往往都是雜染之法,帶給我們煩惱,痛苦更可怕的是愚痴顛倒,「法」人人都可說,而我們凡夫所說之法是障礙的是成業的因,造就輪迴的果,這些也都是自我意識妄念生出來的法,是虛幻不實的變化無常,自私的法,只是為了利己、利他的法是無私,不管利己利他都離不開言語之方便法,這些法是不定的,真實的法是佛陀所說真理之法,不離開生活卻能貫穿無礙,真理是帶領我們離開顛倒輪迴,走入解脫成佛之道。所以,在日常生活,我們要依佛陀的真理去修,時時觀照佛的法去行,遇緣對境之時,拋開各人執著意識妄想,反觀佛陀教導的緣起性空,諸法無自性,實實在在見得空性,心不起執著之法,轉一切境而不落入迷惑顛倒,早日找回本來的面目。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11月5日  一惠法師小便箋

 

當你從經文字句裡瞭解了何謂般若、無二、平等、無生,種種般若的代表,那並非已得了般若,說穿了般若在日常生活中,你一點一滴放下中得的,從不執著而得的,從慈悲而得,從六度裡而得的,從你的轉變而得般若是智慧,就是清淨的本來,他不是修來求來的,但也必須去修去求發願,最終才能顯現的,在修的過程中不執著修,所發的願在無願中而行,心中若有一法般若,則無法顯現,若無有一法卻也無法到達這也是般若的妙之處,般若不離眼、耳、鼻、舌、身、意,卻又無眼、耳、鼻、舌、身、意可得,般若在染淨之中,卻無有染淨,說我則無般若,說有又離了般若,般若是這般奇妙無法言語,日日夜夜常相隨,只因我們迷了真,而選擇了妄,把原本屬於我們的放在一邊不去理會,卻又拼了命的在找它,我們真的是既顛倒又愚痴呀!放在那兒已經忘却了,只好再從新找回原本路,希望一見之。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11月4日  一惠法師小便箋

 

人往生的法事場裡,外道的道士都為引度三魂七魄之說,我並不排斥,那是世俗的一種法門,為讓親人安心相上的一種攝受,也是善意之說,雖與經典所說有所出入,卻也是世俗的一種流傳已久遠的風俗。但修行人還是要有正知正見基礎的概念,大善之人斷氣當下就已經往生善道了,大惡之人斷氣之時當下墮入惡道,中陰身則在四十九天時隨業而投胎了,可別從妄中生妄,還轉著往生者顯現自我神通,那可就是顛倒的行為了,信者就是愚痴無知,經典寫的很清楚,唯識也把生從何來,死往何處解說的相當明白,不懂之人可參考八識規矩頌,經典要多讀才不會被邪知邪見迷惑,雖世間之中有許多的善巧方便,是為了渡化眾生所設,也皆合情合理,末法有太多自我意識妄念所生出來的法,迷惑似懂非懂的眾生,有的是為滿足自己欲妄的覺受,有的雖也是想幫助眾生,卻不如法,不究竟,還是要三思呀!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11月3日  一惠法師小便箋

 

修行之人並非什麼都不管,更要如法如理的生活,家庭要好好經營,事業要努力打拼,孩子要多教導,朋友要互相鼓勵,對長輩要尊重,對社會要關懷,人與人之間要互動,總總的現相一樣也不能缺,但心要保持平等,而不去執著,展現修行的風範處處謙讓柔順。一般人與人之間相處會出問題都離不開執著與習氣,譬如:別人在做一件事,本來是出自一份好心,給他人做了建議,因他人不接受我的建議就起了無明煩惱,這就是我執著我見了,在做任何事時沒有考慮到該如何做比較圓滿,自己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這就是習氣,依自我的習氣做,所以帶來許多的煩惱是非。修行的人雖建議,卻不執著隨順因緣放下,一樣在做事,依眾緣所做而無罣礙,積集善的資糧,所以呢?修行之人做任何事情不住在相上,而非什麼都不能做,一切如常。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