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消息
安太歲及點光明燈活動可到農曆2月底以前。 正月十六開始天天可補春運制年煞,請攜帶五種水果+一包餅乾+三碗米+乾淨衣服一件上午10:50準時到。

105年10月21日 一惠法師小便箋

 

千經萬論所說的皆是引我們走上光明的大道,回復本來的方法,這都還是屬於他人寶,唯有識自本心,迴光返照,所體會才是自己的東西。如何令自己在每個當下迴光返照,見到自己的執著妄念,而能馬上停止妄念,轉化自己,從黑暗中走向光明,這才是真實的,並非不需要經論,而是不能只知讀經,不知其義,讀經主要的是,要解開我們的迷惑,返妄歸真,開權顯實,依教經文的教義如實,聞而修,思而得慧,從智慧中而行,行、住、坐、臥中不離佛的知見,念念不離真理。更別妄了解脫成佛是自己,而非另有他人,對於境緣的現相,不需要去轉,只要切記轉變自己,不生執著攀緣心,自心不生妄,妄則無從生起,萬法唯心造,當心止於清淨,就回復本來面目。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10月20日 一惠法師小便箋(3)

 

不信因果,不知因果是很難契入佛法的,往往被境緣迷惑遇到現象時,心都被障礙執迷在現象中,今生所遇的喜、怒、哀、樂都是前世造做的因,今世的果,想在果上去做改變,那是不可能的,只能轉自己的心,別再執取現果造來世的因,許多人遇到挫哲障礙,心就掉進漩渦爬不起來,不是果報出現的問題,是你的心念能不能轉化,你說你硬要一棵橘子樹,長出蘋果長不出蘋果,你就起煩惱痛苦,這樣合理嗎?不合理吧!種什麼因長什麼果,你想吃蘋果,你得種蘋果樹呀!凡事有因有果,想要解決問題,要從因下手,不起因就不會得果,話說回來,今生所遇的果,若心不再去緣因,就不會產生做用,我們習慣遇到因,就去緣那個果報,讓自己陷入迷惑,再去造業生出苦,這就形成惑業苦的巡迴不停。在每件人、事、物,不學佛之人,遇到自認自己倒霉才會遇到,有學佛只知因果兩字,把所有一切推給因果,懂得因果的人明了循業發現,現象無法改變,見果不再緣因,把心安住不動,只見因生果滅無一是處,再多的煩惱業力,並非因緣果報,而是認假為真的那一念妄心執取,而要滅除妄心,卻非簡單的事,我們無時無刻與妄心不分離,見任何境緣皆是起妄迷真,就如楞嚴前幾篇,佛陀要阿難尊者捨識用根,破妄顯真,長久以來,我們習慣用識心分別,遇緣歷境都用識心去分別,把心越沈越雜染,與妄心相連一線,失去了清淨的真心,境動心不動,才能見到真心,遇境心動就是妄心,遇境心動就是用識非用根,根不動只見境動,是心非心覓之不可得,心生總總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此生故彼法生,此滅故彼滅,當知意識妄心離開了塵(境緣)是無一實體。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10月20日 一惠法師小便箋

 

TO:佳佳:說到空,真的不好解說,說的不確實,很容易讓人誤解成為偏空,所謂因緣有、自性空,說到空必須了解緣起法,中道無二,譬喻:頭痛是緣起於四大(地、水、火、風)的不調,或是受寒循業的顯現,他並非單一,而是和合而生的,也非你能主宰,叫他痛他就痛,叫他不痛他就不痛,也不是不變的,治好了他就不痛了,因緣生因生滅,痛無從來,滅時無從去,沒有一個自體存在,所以稱「空」。

而當下痛是有的現相,所以稱因緣有,空非把現相滅空,而是心中不住不執取著在現相,所謂空不礙有,有不礙空中道平等,若錯認什麼都是空,就睜眼說瞎話,不明白空是因有才成立的,就如因有妄才談真,非執著在真,而是要破妄才能顯真,修行人要了解是本來的面目。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10月19日 一惠法師小便箋

 

佛陀慈非放下八萬四千法門度眾生,雖最終都為了引導眾生找回本來的面目,但每一部經都有他當下的因緣,不離上契佛的真,下合眾生的機,末法眾生忙於生活,沒有太多的時間,所以,有了西方淨土,一句佛號往生西方,彌陀經告訴我們,只要具足信願、持名、一心不亂,靠彌陀不可思議的願力,就能往生西方極樂淨土。

唯識把整個生命的現象,輪迴的種子,清楚的交待。楞嚴覓心了不可得,循業發現,耳根圓通之法,佛與魔境界之差別。

六祖壇經,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無第二之法。華嚴國土的莊嚴,廣行六度,從一化為無量,無量化為一。

大般若內容之精彩,只有自己去讀一遍,才能了知,智慧無量,緣起性空,平等無二之法,得而不得,不得而得,無一所得,本來具足。

法華裡佛陀善巧方便,開權顯實,本無三乘之說,為引導眾生,而說三乘,實無一乘可說,大家所熟悉的金剛經也是為兩句話而緣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卻也含說有、空,從有裡解空,從空再破空,再從空生妙有,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有太多的經了,不是我一時可以表達,而終究是要從不了義裡明白一切,而走向了義,不了義是前因,了義是後果,而修行之路不執著於因,卻不能捨棄因,沒有因的引導,又怎可能會有果的顯現呢?讀經若落入於文字,認為文字就是果,或許文字是果,而這個果完完全全是他人的果,又與你何關呢?文字外你能思、能解、能證,那才屬於你的果,心是你自己的,成佛也是你自己,而能了知心無所得,成佛無所得,而那一切無所得,才是你真實的得,一念清淨,心在當下。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10月18日 一惠法師小便箋

 

在人生的旅途,你對任何人、事、物的態度存在相信,你的心是安樂且充滿信心,而無罣礙,當你的心對於所見所聞都發自一份善,會得到許多的善緣,心中安定踏實,無所畏懼,慈悲心起對外、對內、對你來說,都可以解脫,而這個所謂的「解脫」,只是在慈悲的當下,因它缺少了智慧,雖然你相信,也有善的心,更想慈悲對人事,卻仍然會有許多的障礙,讓你無法前進,變化之中你退縮了,你心起了疑,疑讓你陷入了無明、胡思亂想、心中不安,分別讓你痛苦、煩惱、計較失去了平靜,保護自己是對立的開始,顛倒是非、愚痴無知失去了正知正見,這也是因為沒有智慧的引導,不管是信、善、慈悲、疑、分別、保護,都需要有智慧,沒有智慧就無法圓滿,常言五度如盲,智慧為導,智慧是黑暗中的一盞明燈,不管出世法或世俗法,都要有智慧的引導,才可皆大歡喜。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10月16日 一惠法師小便箋

 

佛陀的三藏十二部經說之無量,卻只是一,說一演變無量,只為讓眾生了解那一念心,那一念心不在外不在內,亦不在中間,了不可得。唯有識自本心,方得照見,在閉關期間二年,雖無法完全明瞭佛法的深義,卻也把自己修的過程,了解的那麼一點。

用最簡單生活遇緣歷境時,內心如何真實的認識自己,調伏自己,安住自己,看起來每一篇分享文,讀來讀去寫的都是一樣,認識自己。

而佛法所說又何嘗不是要我們認識自己本來的面目呢?

我們並非善根因緣深厚,是要一步一步漸次的了解,不能妄想一步登天,若覺得自己讀經典或其它文章,讀一讀就全部知道了,那表示,你並非真的知道。一般人剛開始的時候,所謂的知道了,都離不開自我意識妄念所生出來的了解,完全與文無關,若對於佛法有了信願,認真的讀解文字的人,可從文字上得到文字的般若稍解其義。

累世有善根因緣之人,從文字的引導下,思惟文字背後的真實義理,拋開文字進入觀照,從觀照中,迴光返照啟發智慧,所得稱之為觀照般若。

觀照明解其法義,而能如實而行,理事合一,生出無相的智慧,一切無所住,回復清淨之本性,就進入了實相的般若。

當然,能走入觀照般若,必須有相當的基礎,達到實相般若,若那非我們凡夫能意會的境界,必是累劫來的善根因緣,且能像古大德那般的精進,能為法捨身,說到末法,許多人還是抱著他人寶,自我意識妄念,而自認知道了解,連文字般若都難以相應,何能契入觀照般若呢?更別談於實相般若了。

我們大家一起努力,首先把自我意識的習氣執著拋開,落實從認識文字開始吧!一念清淨到淨土,一念雜染輪迴去,想想又是誰在主宰那一念呢?除了自己還有它人嗎?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10月15日 一惠法師小便箋

 

我們上班工作是有所求的,為了賺錢過生活,結婚因為愛,希望能幸福,做善事求得福報,對別人好希望別人也能對我好。這些種種有所求的心思,是無法避免煩惱痛苦,也會摻雜許多的是非,生活無法過的自在,所以說,有所求就會成為快樂的障礙,因為內心充滿了期待,就容易失落。人的欲妄只有越求越多,是永無止盡的,試著放下你的欲妄,真心的去做一件無所求的事,體悟無所求的自在快樂,在無所求中,你所得到的不是物質的享受,而是心靈上的滿足,因為無所求就沒有貪、瞋、痴的心,也沒有對立心,更不會有計較心,所做皆歡喜。反觀自己,這一生對家庭事業所有的付出,若很多煩惱痛苦,必定心中有所求,才會有得失的感受,無所求才是真實得到。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10月14日 一惠法師小便箋

 

修行要先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心念,那些是正念,那些是邪念,你執著什麼,自己的習氣如何,瞭解了以後去調整去改變,認識、調整、再去信佛的教法,尋求自己契機相應的法門,精進努力修學,並沒有一定要入那一法門才是對的,能讓你信發菩提心解脫,對你來說就是最好的法。為什麼說要先認識自己的心,不識本心,所信的都是意識妄念,所修的不是調整自己,而是心外求法,雜念摻著整天東奔西跑漫無目地,越修越攀緣,越修貢高我慢心越重,煩惱未減反增,是非不斷,法門正見未受,邪知邪見入心,那就得不償失了。修行路上不能缺少正確的知見,一定要有所依,末法雖苦,無佛住世,幸有佛所遺留之經法,只要多研讀經義,自有諸佛菩蕯的加被,能生智慧,或親近善知識,互動學習,閱讀古大德事證的教導,才不枉走上修行路。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10月13日 一惠法師小便箋

禮佛的當下,你腦海出現的是佛國的淨土、佛的莊嚴、佛的功德力、佛的智慧、佛種種願力,這是與佛相應,精進不懈,必離佛不遠。禮佛之時,你腦海中求的是事業、孩子的乖巧、盤算著還有那些事未做,想起一些是是非的紛爭,種種的煩惱瑣事,那你身雖禮佛,心生妄念,你就是與妄念相應,即使每天都精進的禮佛,卻無法跳脫三界火宅。不管是唸經禮佛都要收攝身心調伏安住,轉變自己過去的執著習氣,如此,才能契入。時下有許多人只追求要唸很多部經,卻不知隨文入觀,空守唸經的實義,真是有些可惜,更有人覺得只要唸什麼經或唸幾部就能消業障,唸佛唸經能消業障是真實。若不懂經義,依教奉行,沒有轉變自己的習氣執著,仍就會造下不善之因,成為業果。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10月12日 一惠法師小便箋

 

剛開始接觸到修行,是雜染無明,仍就我行我素,也沒有信與不信,沒有任何的做為,漸修之下,接受了經文知道要修善,累積福報,有信的心啟發出來,在經文的引導下,善知識的言語中,雜染無明雖仍就在,卻開始發覺自心中的染污,見到了自己的我執習氣。在信裡發願修行,但內心的矛盾卻起浮難定,遇到逆境就退縮了,慢慢之中體會到了因果的輪迴,由內心發願推動了行,可以捨身做義工,但這非滅了無明心清淨了,我們未超越自我意識的習氣執著,所以仍就被境緣的現象影響,情緒波盪不定,一進一退,此時我們仍是心外求法。佛法不在於外求,而是內觀,境無法牽動我們,是我們的意識心在主宰著我們,想讓自己提升修為,必須能調伏自心,安住本心,境雖變化無常,覺性不動,現象生滅無住,如此漸修,煩惱無明自然遠離,執著不生,習氣自斷,這就是修啦。

                                                                                                  ~釋一惠~

 

 

 


寶石慈玄慈惠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